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李元二侍郎
柳宗元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忆元龙。
(注)①唐元和六年,时任衡州刺史的著名政治家、诗人吕温去世,年仅40岁。吕温和柳宗元是同乡,时柳宗元被贬永州,与被贬衡州吕温相邻。②堂封:指坟墓,意思是把坟墓筑成高高的方形,像堂一样。③荆州人物论:典出《三国志·陈登传》,汉末刘表、刘备、许汜等人评论当世英雄豪杰,曾赞扬广陵太守陈登(字元龙),说陈登胸怀“扶世济民”之志,当时陈登已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将吕温之死比作南岳天柱峰崩摧,突出吕温之死对国家影响之大。
B.“士林憔悴泣相逢”写众人的悲痛,“憔悴”突出吕温之死带给众人内心的震撼。
C.颔联既是对吕温的文学才华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淡泊功名的高度肯定。
D.“三亩空留悬馨室”写出吕温生前的清贫、其实也是对他为官清廉的陈赞。
E. “若堂封”写吕温坟墓的方正高大,暗含了诗人对吕温政绩的赞扬。
【小题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30 05:05: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1】柳宗元,字________,和________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______)(2)根拳而土易(______)
(3)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______)(4)字而幼孩(______)
【小题3】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非有能早而蕃之也B.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D.非有能硕茂之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2)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小题5】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种树顺天致性与他植者背天离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后段揭出文旨,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为映照,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C.文章集中“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D.文章运用了排偶的句式、铺陈的手法来阐述种树和官理,增强了两者间的联系,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小题6】本文所说的“官理”须合乎什么的规律,你认为这一观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何意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月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病吾子。然雪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B.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C.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冒犯别人
D.余以为过言 过言:过分夸大的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犹且从师而问 ,月出于东山之上
B.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侣鱼虾友麋鹿
C.亦病吾子  作《师说》贻之
D.然雪日岂有过哉   心凝形释,万化冥合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先用三个感叹句提示全段内容,接着用三组对比来论证,揭示了不从师而学的荒谬,对不良风气作了有力的批判。
B.甲文在论证上说理和例证相结合,在行文上散句和偶句相错综,在语气上由委婉到肯定再到强烈,使得文章极具感染力。
C.乙文中以韩愈“抗颜而为师”受到嘲笑打击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委婉地表达了对“好为人师”者的批评。
D.柳宗元对师道的论述,采用寓理于事的手法,论说中穿插一些趣闻轶事,辛辣幽默,看似谐谑实则隐含着无限的愤懑。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得西山后八日,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不可数。其嵚然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之状。②嵚然:山石高峻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沿着
B.不可数     大概
C.而不售     卖,出售
D.以兹丘之下 效法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兹丘之胜   《诗》可
B.即取器用   洗盏
C.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是果有遭乎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自身的遭遇。
B.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
C.“果有遭”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是它有了好的际遇,得到了赏识,二是说自己的遭遇同小丘一样,得到了朝廷的赏识。
D.“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