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赵嘏,江苏省淮安人,于唐文宗大和六年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
B.唐朝人喜欢自比为汉朝,诗中往往借用汉人事来比拟唐事以寄托诗人的赞赏或讽刺之情,此处“汉家宫阙”就是这种用法。
C.颈联中诗人目睹枯荷,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再看“篱菊”,定会忆起“采菊”之陶潜,油然而起归隐之心吧。
D.尾联中“鲈鱼正美”是一处用典,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与辛词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表达的意思一致。
【小题2】请结合诗句内容谈一谈这首诗的颔联在组合景物上有什么特点?体现了怎样的景情关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01 09:17: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且求中以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我 责:指责
C.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不敢肆   爱:吝啬
【小题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在《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文章中也明确表达了不愿意担任老师的意思。
B.柳宗元认为自己无法成为孔子那样的老师,只是希望能成为马融、郑玄那样的章句师。
C.柳宗元认为自己学问不够,又不像韩愈那样胆大,所以一直不愿意担任别人的老师。
D.如果有人来请教关于“言道、讲古、穷文辞”的问题,柳宗元还是愿意答疑解惑。
【小题5】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 ①故关:故乡。  ②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③期:相会。  ④几度:几年。  ⑤翻:反而。  ⑥离杯:饯别的酒。
【小题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卢诗前四句写送别的环境和离别的情景。遍地野草衰枯,天空寒云密布,天地苍茫,故人远去,前路渺渺,诗人归来,暮雪霏霏,构成一幅萧条凄凉的隆冬送友图。
B.卢诗后四句忆友人的不幸身世,表离别的难舍之情。友人年少而孤,浪迹天涯,终遇知音,而今故友分离,社会动荡,后会无期,不禁掩面而泣,字字情深意切。
C.司空诗首联从过去别离写起,忆写江海分别,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之久远,相见之困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D.司空诗颔联紧承上联写久别重逢时的情景。突然相见反疑为梦,而后却悲从中来,叹年华流逝。“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E. 司空诗颈联和尾联写叙谈对饮的情景。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凄冷凝重,明写景而暗喻情;“更”字蕴含着多少无奈和惋惜,“惜”字又包含着多少珍重和祝福。
【小题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悲”,除此之外还分别抒发了哪些“悲”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C.“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小题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