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含在人物活动和景物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22 12:38: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小题1】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_________。
【小题2】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其一《兰亭集序》(节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二《兰亭记》

(唐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小题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前,抱在怀里
B.俯仰一世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缘故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小题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A.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B.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徘徊于斗牛D.以故其后名曰“褒禅”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其下平旷,有泉B.幽壑之潜蛟
C.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D.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4】选出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死生亦大矣
A.欣于所遇B.而今安在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弟子又幼来玩 耽:潜心
B.才艺,多权谋 负:有
C.购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D.更不复于梁槛上   安:放,藏
【小题6】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
B.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C.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