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相和歌辞 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一顾”,看一眼。此处化用《战国策》苏代游说齐王前说到一匹马因伯乐“一顾”而身价倍增的典故,后人通常借此代指君恩。
B.“意气溢三军”中“溢”字,化抽象为具体,本为水多、满而涌出来,用于此处则渲染了全军将士充满了高昂的斗志、气概。
C.第二联运用对偶手法,说野地里的阳光从戈刃两边分照而下,天上的星星正好像刻在剑上的花纹,表面是盛赞兵刃,实际上是为了写景。
D.第三联用字精妙,着一“抱”字,拉开弓弦像怀抱着明月,着一“践”字,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两个词动感极强,呈现激烈的战斗场景。
E. 这首诗间接抒情,以对待“生”“死”态度的对比,既写出了当时士兵鲜明的价值倾向,也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小题2】这首边塞诗语言有怎样的风格?试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04 02:1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边庭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
①
灞水东。一朝辞俎豆
②
,万里逐沙蓬。
候月
③
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
④
,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⑤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⑤长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
B.“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
C.“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试题“边庭落日”。
D.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小题2】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同类题2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蓬莱镇 骆宾王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①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②。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注】①“疑”同“凝”。②二毛:指头发斑白的老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边城夜望高”一句中,“夜望高”是诗人的感觉,而这又和“断”字紧密联系,因城高阻绝而心乱,因心动而倍觉城高。
B.“野楼疑海气”一句中,用“疑(凝)”字,描绘出蓬莱阁周围雾霭凝而不固,于大静之中缓动向上的奇妙状态。
C.“白鹭似江涛”一句,承接上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白鹭群集,参差翱翔,上浮下沉,波澜壮阔的气势,实是生动传神之笔。
D.“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两句,言自己一直在做官,在官场中疲于奔命,不觉已是头发斑白的老人。想起这些,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E. 骆宾王,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这是一首伤己诗,诗人借蓬来夜望,抒发了自己的情思。
【小题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题旨,夕阳从层峦叠嶂之处落下,诗人去追寻超然物外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留恋。
B.颔联承接上文,聚焦题中“山家”,突出“兰径”“槐庭”的夏日景况,此联嗅觉、视觉相结合,也暗示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
C.尾联卒章显志,“一遣”与“唯馀”的反差,揭示了一片“诗心”,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D.此诗意境深邃,内蕴丰厚,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属于借景抒情的诗歌。
【小题2】请简要赏析颈联中的“彻”“深”二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客”字不作“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
B.颔联中的“玄鬓”,红色鬓发的意思,这里指蝉的双翼。
C.颈联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蝉和诗人浑然一体。
D.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有“龙吟”,以发“仙声”。首联就是这样的“龙吟”之句。
E.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京守岁
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概括介绍“守岁”前的生活状况,寡言少语,却能自如地应对纷纷扰扰的世事。
B.三、四句用词巧妙,“忽”与“方”两相对照,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心灵的触动。
C.五、六句构思精巧,用“寒色”写冬,用“晓光”写春,意谓“晓光”一到便是新年。
D.七、八句仍围绕“守岁”,侧重心理描写,说身处异地,逢上除夕,没有机会看望亲朋老友。
【小题2】诗的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骆宾王(约640-687)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