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祖述,吴兴太守。父纬,散骑侍郎。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子隆在荆州,好辞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对,不舍日夕。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相动,密以启闻。世祖敕曰:“朓可还都。”寻以本官兼尚书殿中郎。隆昌初,敕朓接北使,朓自以口讷,启让不当,见许。高宗辅政以朓为骠骑谘议领记室又掌中书诏诰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以选复为中书郎。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迁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约曰:“撝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朓善隶草,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敬皇后迁祔山陵,朓撰哀策文,齐世莫有及者。东昏失德,江柘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纂,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柘等谋告左兴盛,兴盛不敢发言。柘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乃称敕召朓,仍回车付廷尉,与徐孝嗣、柘、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大彰远近。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比遂扇动内外,处处奸说,妄贬乘舆,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臣等参议,宜下北里,肃正刑书。”诏令收付廷尉,肃明国典。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①子隆:即随郡王萧子隆。②东昏:即东昏侯萧宝卷,齐明帝萧鸾死后,萧宝卷即位,因失德被废为东昏侯。③始安:即始安王萧遥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 / 谘议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B.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C.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 / 诏诰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 / 以选复为中书郎
D.高宗辅政 / 以朓为骠骑谘议 / 领记室 / 又掌中书诏诰 / 除秘书丞 / 未拜 / 仍转中书郎 / 出为宣城太守以选 / 复为中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做官。古代普通人不到规定年龄只能穿粗布做的衣服,故布衣代指平民。
B.廷尉,古代官名,秦时设置,九卿之一。秦汉至南北齐时,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掌管天下刑狱。
C.哀策,亦作“哀册”,古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
D.神器,即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例如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意味着想要谋取周王室权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朓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爱好学习,在当时是很出名,步入仕途后,先在豫章王、随王处任职,后转任王俭卫军东阁忌酒。
B.谢朓才华横溢,深受随王萧子隆的赏识厚爱,与之过从甚密,却受到长史王秀之的猜忌,被密告到朝廷,最终被皇帝调回京城。
C.谢朓由于奏报王敬则反叛的阴谋,受到高宗的嘉奖,被提升为尚书吏部郎。他再三上表辞让,仍没有获得齐高宗的准许。
D.谢朓感念齐高宗的厚恩,不愿意参与江柘、江祀兄弟篡夺皇位的阴谋,后因恐惧就把他们的阴谋暴露了出去,因此被陷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2)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超越伦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7 01:09: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搡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爵居官贪秽,每不本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因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苟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⑥威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销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竞不行。
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久之,秀坐事被收 (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旭狼狈营送
A.尴尬B.窘迫C.急忙D.疲惫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寻而帝崩,事遂寝
A.耽误B.平息C.忽略D.停止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乡曲推而爱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   为击破沛公军人
C.手书与旭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小题5】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和/二年卒/大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B.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C.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D.咸和二年/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竞不行。
【小题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小题7】《晋书·列传》把任旭列入“隐逸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民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孙也。家世孝廉,以儒学显。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

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时鲜卑反叛,寇盗从横,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

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至是,张氏遂霸河西。

永嘉初,会东羌校尉韩稚杀秦州刺史张辅,轨遣中督护氾瑗率众二万讨之。先遗稚书曰:“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古之行师,全国为上,卿若单马军门者,当与卿共平世难也。”稚得书而降。遣主簿令狐亚聘南阳王模,模甚悦,遗轨以帝所赐剑,谓轨曰:“自陇以西,征伐断割悉以相委,如此剑矣。”俄而王弥寇洛阳,轨遣北宫纯、张纂、阴浚等率州军击破之,又败刘聪于河东。帝嘉其忠,进封西平郡,不受。

遣治中张阆送义兵五千及郡国秀孝贡计、器甲方物归于京师。令有司可推详立州已来清贞德素者,具状以闻。州中父老莫不相庆。光禄傅祗、太常挚虞遗轨书,告京师饥匮,轨即遣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毯布三万匹。帝遣使者进拜镇西将军、都督院右诸军事,封霸城侯,进车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俄而王弥遂逼洛阳,及京都陷,中州避难表者日月相继,轨分武威置武兴郡、晋兴郡以居之。

建兴二年,寝疾,遗令曰:“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表立于寔为世子。卒年六十。谥曰武公。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六章·张轨》有删改)

(注)①别驾:官职名。②安逊,张轨子张寔的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B.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C.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D.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有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本文中指“被举为孝廉”。
B.永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献帝刘协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C.公,封建制度中的最高爵位,周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也可敬称男子,本文中指爵位。
D.三司,是“三公制”的简称,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中央行政体制。本文中的“三司”仅作为有功大臣的一种荣誉虚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轨治理有方。永宁初年,初任凉州刺史就平定了鲜卑贵族若罗拨能的反叛。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并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文化事业。
B.张轨谋略出众。在永嘉初年讨伐犯上作乱的东羌校尉韩稚时,以书信对韩稚晓之以理,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让韩稚主动投降。
C.张轨为国分忧。王弥侵犯洛阳,张轨派北宫纯、张纂、阴浚等率领州军打败王弥。听闻京师饥荒匮乏,马上给朝廷献上马匹和毯布。
D.张轨心系百姓。王弥兵临洛阳,京都陷落,中州人纷纷逃到凉州避难,张轨分割武威一部分设立武兴郡和晋兴郡以收容流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
(2)古之行师,全国为上,卿若单马军门者,当与卿共平世难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②。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②虫流:尸体腐烂流出虫子。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B.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C.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D.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太子洗马:官名。秦朝开始设置。汉时亦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故名。后为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表:也称为“疏”,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分条陈述意见或措施之意。
D.服阕:指守丧期满,也称“服除”。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必须回家为父母守丧,守丧期一般为三年。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母亲再嫁后,他因过度思念母亲而成疾,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被他的文才打动,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后来也因写诗引起皇帝不满。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才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愿望,但他后来因没有得到朝廷重用而产生怨言。
D.到晋朝任职后,被人问起如何评价后主刘禅时,李密作为蜀汉旧臣没有对后主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后主和齐桓公一样都因任用小人而亡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庾亮,字元规,明皇后之见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 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美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美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载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美。宗,帝室近属,美,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剪削宗室,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都城。会寇陷都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亮自都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适赠太尉,曰文康。

(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B.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C.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D.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代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以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以此借指土地。
C.保傅,辅导天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统称为保傅;又为辅国重臣,有太保、太傅等,汉代以后常作大官的加衔。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按古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亮威严庄重,遵守礼仪。他坚持操守,时人都敬畏他的正直严谨;元帝接见他时,看见他仪表堂堂,就特别器重他。
B.庾亮忠于朝廷,临危受命。眼看司马宗等人图谋不轨,他直入卧内见帝,陈述社稷危机,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助幼主。
C.庾亮办事果敢,平定叛乱。为了维护朝廷稳定,他处决了司马宗、司马美等阴谋夺权的皇族,讨伐并打败了作乱的郭默。
D.庾亮克己奉公,谦恭有节。他秉公执法却招来非议,屡建功勋却谢绝封赏,战将牺牲后他引咎谢罪、降职,不再复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
(2)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玄孙也。父頵,羽林右监、安陵乡侯,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顗见而奇之,以为必兴頵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泰始中,诏以崧代兄袭父爵,补濮阳王允文学。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藩)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庭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太宁初,加散骑常侍,后领太子太傅。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后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如故。迁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如故。又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年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荀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B.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C.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D.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现代所说的“文学” 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中指古代文献经典。
B.族曾祖,是祖父的伯叔。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族祖父之子为族父。族父之子为族兄弟,即是同高祖的兄弟。
C.服阙中的“服”特指丧服,“阙” 是完毕的意思。古代服丧满一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阙。
D.践祚中的“践”是登的意思。“阼”是东阶,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所以“践祚”可以指帝王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崧爱好文学,至老不辍。他身居高位,在年老体衰的时候,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典籍,世人因此而赞美他。
B.荀崧坚守孝道,舍身护母。王弥攻入洛阳,他带着母亲逃命,途中母亡,他不顾追兵将至仍守丧哭泣,被贼兵重击四下后昏死过去,到夜里才醒。
C.荀崧品行高尚,爱无亲疏。其族曾祖太尉,临淮公荀顗没有直系继承人,朝廷打算让荀崧的儿子承袭荀顗的封号,他却把封号让给了孤儿荀序。
D.荀崧忠心耿耿,护驾有功。苏峻版乱,他与王导、陆晔一起护卫皇帝;皇帝被扶持到石头城,他也随身侍从;皇帝到温峤船上,他年老病重还努力步行跟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
(2)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