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或问浩曰:“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日:“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三府辟,皆不就。除侍中、安西军司,并称疾不起。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王濛、谢尚犹伺其出处,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庾翼贻浩书曰:济一时之务,须一时之胜,何必德均古人,韵齐先达邪!”浩固辞不起。建元初,简文帝时在藩,始综万机,卫将军褚裒荐浩。浩上疏陈让。自三月至七月,乃受拜焉。

时桓温既灭蜀,威势转振,朝廷惮之。简文帝以浩有盛名,朝野推伏,故引为心膂,以抗于温,于是与温颇相疑贰。王羲之密说浩,令与桓温和同,不宜内构嫌隙,浩不从。

胡中大乱,朝廷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浩既受命,以中原为己任,上疏北征。次山桑,而襄[注]反,浩惧,退保谯城,器械军储皆为襄所掠,士卒多亡叛。桓温素忌浩,及闻其败,上疏罪浩。竟坐废为庶人

浩少与温齐名,而每心竞。温尝问浩:“君何如我?”浩曰:“我与君周旋久,宁作我也。”温既以雄豪自许,每轻浩,浩不之惮也。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永和十二年卒。

(选自《晋书·殷浩传》,有删改)

[注]襄:姚襄。羌人,后归东晋,与殷浩不合,判而北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B.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C.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D.后温将以浩为尚书令/遗书告之/浩欣然许焉/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数十/竟达空函/大忤温意/由是遂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文帝,文中指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中原,文中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摇篮。
D.庶人,文中指无官爵的平民。“废为庶人”意为被削去官职,成为平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浩才智出众。有人问他,为什么做官时梦见棺材,得财时梦见粪土,他的回答充满智慧,当时的人把他的回答作为名言。
B.殷浩受到赏识。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很多人都希望他出来做官,庾翼还写信给他,希望他出来做官。
C.殷浩不畏权贵。桓温灭蜀后,权势大涨,简文帝因为殷浩名声大,把他作为心腹,抗衡桓温,桓温派人求和,被他拒绝。
D.殷浩遭人忌恨。他年轻时和桓温齐名,两个人有心结,在他受命讨伐胡人遭遇失败时,桓温趁机上疏谴责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濛、谢尚犹伺其出处,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
(2)温既以雄豪自许,每轻浩,浩不之惮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0:20: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好属文论,虽绮丽不 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常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 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咸上言曰:“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 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 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又议移县狱于郡及二社应立,朝廷从之。迁尚书左丞

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 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 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政 道之本,诚宜久于其职,咸奏是也。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 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咸累自上称引故事,条理灼然,朝廷无以 易之。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元 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有删节)

(注)①毛班: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B.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C.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D.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以为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也/咸在位多所执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又称封爵、世爵,是中国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高低。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例如李密《陈情表》有“除臣洗马”。
C.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中国古代尚书省所设官职,左丞一人,正四品下;右丞一人,正四品上。
D.台辅是指古代三公宰辅之位,例如唐代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公若登台辅,临危莫 爱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咸见多识广,颇有文才。他喜欢写文论,言论可为鉴戒,庾纯感叹他的文章接近于诗人的创作;他多次上书称引往事,条理清晰明了。
B.傅咸品行高尚,特别孝顺。他有高尚的节操,疾恶如仇;出京城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他上表请求免职。
C.傅咸针眨时弊,忧国忧民。他反对当时奢侈之风,以先王吃肉穿衣都有定制为例,规劝君王要戒奢侈,指出奢侈造成的浪费比天灾还严重。
D.傅咸为人正直,忠勇果敢。他曾上奏罢免了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王戎等,从而使京都肃敬,贵戚慑威伏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员。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伺字仲文,安陆人。少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平,内徙江夏。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以谦恭称。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其后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署为左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敏弟恢称荆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诸军进讨,破之。敏、恢既平,伺以功封亭侯,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与杨珉走夏口。及陶侃来戍夏口,伺依之,加明威将军。随侃讨杜弢,有殊功。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射贼大帅数人。贼于水边作阵,箭中伺胫,气色不变。诸军寻至,贼溃,死者太半。加威远将军。时王敦欲用从弟暠代侃为荆州。暠将西出,遣长史刘浚留镇扬口垒。时杜曾请讨第五猗于襄阳,伺谓暠曰:“曾是猾贼,欲诱引官军使西,然后兼道袭扬口耳。”暠性矜厉自用,遂西行。曾等果驰还。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时郑攀党马俊等亦来攻垒,俊妻子先在垒内,或请皮其面以示之。伺曰:“杀其妻子,未能解围,但益其怒耳。”乃止。及贼攻陷北门,伺被伤退入船。

杜曾遣说伺云:“马俊等感卿恩,妻孥得活。尽以卿家外内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伺答曰:“贼无白首者,今吾年六十余,不能复与卿作贼。吾死,当归南,妻子付汝。”乃还甑山。时王暠与李桓、杜曾相持,累战甑山下。伺惊创而卒。因葬甑山。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注)滠(shè):水名,在中国湖北省。甄:军队的两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B.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C.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D.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B.领,担任,特指兼任。在古代表官职升降的词语中,与“领”意思相同的还有“兼”。
C.永嘉,文中指西晋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D.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伺不善言谈,为人谦恭。他做郡将督的时候见到乡里士大夫只是作揖报个姓名,做了将军之后便以谦恭著称。
B.朱伺作战勇武,有胆有识。他懂得用兵之道,曾率部党消灭了叛乱的张昌,后又跟随陶侃平定了陈敏陈恢之乱、讨伐杜弢,屡建功勋。
C.朱伺心地善良,坚守道义。他阻止了杀死马俊妻子儿女的行为,拒绝杜曾的劝降,表示自己绝不做盗贼,毅然返回甑山。
D.朱伺头脑清醒,善于识人。他深知王暠刚愎自用,杜曾是奸猾之贼,二人必定会交战,预先将家人送到马俊营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
(2)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薨,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荥阳令,迁太子洗马。以诛杨骏功,赐爵关中侯,拜尚书右丞。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
齐王冏为大司马,初,嵇绍为冏所重,每下阶迎之。乔言于冏曰:“裴、张之诛,朝臣畏惮孙秀,故不敢不受财物。嵇绍今何所逼忌,故畜裴家车牛、张家奴婢邪?乐彦辅来,公未尝下床,何独加敬于绍?”冏乃止。顷之,迁御史中丞。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艾讽尚书右丞苟晞免乔官。张昌之乱,乔出为威远将军、豫州刺史,与荆州刺史刘弘共讨昌。
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越承制转乔安北将军、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豫州刺史。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河间王颙得乔所上,乃宣诏使镇南将军刘弘、征东大将军刘准、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与乔并力攻虓于许昌。舆弟琨率众救虓,未至而虓败,虓乃与琨俱奔河北。未几,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乔复收散卒,屯于平氏,河间王颙进乔镇东将军、假节,以其长子祐为东郡太守,又遣刘弘、刘准、彭城王释等率兵援乔。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刘琨分兵自荥阳率兵迎越,遇祐,众溃见杀。乔众遂散,与五百骑奔平氏。帝还洛阳,大赦,越复表乔为太傅军谘祭酒。越薨,复以乔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B.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C.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D.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太子出行时充任先导。
B.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范阳王是诸侯,兼任豫州刺史,故称领。
C.假节即借用符节,持节者大都镇守一方,战时可以斩杀违犯军令的人。
D.祭酒有首席、主管意,后指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人,如军谘祭酒即军中首席幕僚,国子祭酒即国子监主管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乔初入仕途,屡次建立功勋。他参加灭吴之战,攻下武昌,参与诛杀杨骏,协助除掉贾谧,因而多次升迁,获封勋爵,官至散骑常侍。
B.刘乔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谏阻。齐王司马冏十分器重嵇绍,经常走下殿阶迎接,刘乔认为司马冏不该如此谦卑,当面质问加以阻止。
C.刘乔反对矫诏,起兵联合抗击。司马越调动刘乔和司马虓的官职,刘乔认为这不是皇帝旨意,联合司马颙等人发兵许昌,进攻司马虓。
D.刘乔争雄兵败,晚年仍获重用。司马越领兵三万入关迎驾,打败刘乔,护送惠帝还都洛阳,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任用。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
(1)顷之,迁御史中丞。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
(2)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第文后各题。
庾敳传
(唐)房玄龄
①敳字子嵩。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心,从容酣畅,寄通而已。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雅重之。
②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善《老》《庄》,时人以为王弼之亚。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②瘐子嵩”。象后为太傅主簿,任事专势。敳谓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
③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④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于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堕机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因曰:“不可以小人之度君子之心。”
⑤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选自《晋书》卷五十·庾敳(ái)传,有删节)
(注)
①东海王越:司马越,时为东海王,
②何必减:未必比……差。
③礧砢:读léi luǒ,原指树术多节,这里比喻人才卓越。
④间:非难,诋毁。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未尝以事心 (___)
(2)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老》《庄》(___)
(3)人士多为所(___)
(4)不可以小人之度君子之心 (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处众人中,居然独立
B.敳在其中,常自袖手
C.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
D.都官从事温峤奏之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
(2)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
【小题4】第①段说庾敳“有远韵”,由全文内容可知,庾敳的“韵”是指他□□□□的风度。
【小题5】对郭象和温峤的评价表现了庾敳对待人才的态度,请对此进行概括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