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传,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褐”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也泛指学校。
C.太常,古代设置的官职,原来属九卿之一,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等礼仪事务。
D.经传,儒家典籍与传的统称,“经”是儒家典籍,“传”是史籍中的人物传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尊崇儒礼,重视教化。任余杭令,他兴办学校,施行礼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实行多项举措弘礼授学。
B.范宁为官耿直,不避亲属。他指斥朝中的官员,直率而言,无所隐讳;外甥王国宝谄媚事奉会稽王,他没有容忍。
C.范宁忠于职守,受到信任。在中书侍郎任上,他提出许多有益政事的建议;朝廷有疑难议题,孝武帝常向他咨询。
D.范宁专心好学,读书勤奋。他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读不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6 03:49: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经》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人或非之,庆曰:“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弃官归,为郡小中正。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后以母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列传》)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荣甚之  奇:感到稀奇 ②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独特
B.①与太守吕岳有 嫌:不合,有矛盾  ②扶辇下 除:殿阶
C.①使与诸军并力恢 距:拒,抵御 ②连公府不就 辟:通“避”躲避
D.①后以母去职 忧:忧虑 ②不如而厚遇之   因:由此,趁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B.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C.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D.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B.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祖母刘氏因为过度思念,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李密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摘自本文画线句子)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搞自《鸿门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阮籍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B.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泄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C.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D.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一般对人称字,对己称名。
B.有司,文中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朝廷中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权,各有其专司,所以有司通常也泛指官吏。
C.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人的车马、衣服等九种礼器,是最高的礼遇。
D.景元,是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拥有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生于名门,生性孤傲不羁。他举止有时难以被人理解,任何时候喜怒不表现在脸上,人们说他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文才高超。他在酩酊大醉中也能很快清醒,写出让世人叹服的文章,才华也得到族兄的认可。
C.阮籍不拘礼教,自然任情。他得知母亲去世却仍然继续下棋饮酒,对于固守礼教者往往只以白眼表达态度。
D.阮籍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文帝很赏识他,他本有治国安民的志向,并对刘邦、项羽在历史上建功留名很是不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B.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C.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D.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B.弱冠,古时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方外之好,古时指相互间没有利益关系却有某种共同爱好或共同语言的朋友。
D.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也可指东晋等朝统治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含不恋权。州里授予官职,他都没有接受。杨羡请他来出任主簿,他先是不予理睬,后来才勉强上任。
B.罗含不贪财。罗含对新淦百姓送他财物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勉强收下。在离开新淦时,把财物封装起来带走。
C.罗含生活简朴。他嫌官衙内太吵闹,就自己盖茅屋居住,伐木做床,编苇为席,吃穿简单,生活得有滋有味。
D.罗含很有才。杨羡、庾亮都提拔过他。在桓温掌权时,他得到桓温器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77岁时去世,所著文章流行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2)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改醮:改嫁。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③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故。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
B.昔舜、禹、皋陶相与语 相与:互相
C.华善之     善:好,对
D.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②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①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②之二虫又何知
C.①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②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①后卒于家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能表现李密敦厚和孝顺的一项是(   )
①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   ②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③有暇则讲学忘疲 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⑤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⑥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孝敬祖母,尽心尽力。他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刘氏生病,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学习刻苦,富有才华。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臧否人物,客观公正。面对司空张华的询问,李密认为安乐公比齐桓公差了很多,从他们功业的成败即可看出。
D.李密心怀不满,最终免职。他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对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心怀怨恨;他因在诗中表达不被重用的不满而被免职。
【小题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