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传》曰:‘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忠、孝、恭、俭,义方之谓。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且魏王既新出,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曰:“养百姓最急。”黄门侍郎刘洎曰:“抚四夷急。”中书侍郎岑文本曰:“《传》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斯而言,礼义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即日四方仰德,不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此最当今日之急。”太宗曰:“此言是也。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且官人事王,不宜岁久。岁久则分义情深,非意窥窬,多由此作,其王府官寮,勿今过四考。”
节选自《贞观政要·子诸王定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B.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C.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D.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官吏进呈上级或帝王的陈述请求或者建议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B.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始于唐代,在宋代被正式采用。
C.出警入跸:帝王出称警,入称跸。跸 ,读作bì,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后常用其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D.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谏议大夫褚遂良列举窦太后不明尊卑,不用礼义来教导梁孝王,娇宠他,以致于梁孝王骄纵奢侈,不可一世。最后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的例子来告诫唐太宗。
B.侍御史马周以昔时陈王为例上疏,劝谏太宗应该唯贤而用,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C.唐太宗认为选拔辅佐太子和诸王的贤德的官员是大事情,不过侍奉的官员,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一久就会加深情感。引发王室祸乱。所以,诸王府的官员,不要让他们的任期超过四年。
D.谏议大夫褚遂良和侍御史马周都向唐太宗进谏,太子身为皇室继承人,将来必定君临天下,统治万民。因此,君王应早日确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确立太子崇高的地位,断绝他人的非分之想,避免发生兄弟间争权夺势的惨剧,这也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2) 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7 12:4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陆贽(唐)
圣人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入,必悖而出。”非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于兹 柢:树根
B.宜增励之诚    儆:警戒
C.将五旬 迨:趁着
D.竟大艰 夷:平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圣人立教也 秦王遇燕太子丹不善
B.奉私求   作《师说》贻之
C.货悖入   及凯旋纳之
D.非明效欤 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B.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⑵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
⑶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贵。”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赠大将军。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上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B.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D.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
B.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
C.斃,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
D.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种恩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
B.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
C.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
D.昭达刚柔相济,治军有方。昭达对将士要求严苛,行军征战,必昼夜兼程;但每有功勋,必推给将帅;军中宴饮,必盛设杂耍音乐,与将士同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
(2)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