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
贞观十三年,谏议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给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谏曰:“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传》曰:‘臣闻爱子教以义方。’忠、孝、恭、俭,义方之谓。昔汉窦太后及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积财镪巨万计,出警入跸,小不得意,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王,几至于败。且魏王既新出,伏愿恒存礼训,妙择师傅,示其成败。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尚书右仆射高士廉曰:“养百姓最急。”黄门侍郎刘洎曰:“抚四夷急。”中书侍郎岑文本曰:“《传》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斯而言,礼义为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即日四方仰德,不敢为非,但太子、诸王,须有定分,陛下宜为万代法以遗子孙,此最当今日之急。”太宗曰:“此言是也。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且官人事王,不宜岁久。岁久则分义情深,非意窥窬,多由此作,其王府官寮,勿今过四考。”
节选自《贞观政要·子诸王定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B.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C.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D.昔圣人制礼/尊嫡卑庶/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徒/承机而动/私恩害公/惑志乱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官吏进呈上级或帝王的陈述请求或者建议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B.嗣王是封爵的一种,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始于唐代,在宋代被正式采用。
C.出警入跸:帝王出称警,入称跸。跸 ,读作bì,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后常用其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D.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谏议大夫褚遂良列举窦太后不明尊卑,不用礼义来教导梁孝王,娇宠他,以致于梁孝王骄纵奢侈,不可一世。最后遇上不得意的事情,竟然发病而死的例子来告诫唐太宗。
B.侍御史马周以昔时陈王为例上疏,劝谏太宗应该唯贤而用,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C.唐太宗认为选拔辅佐太子和诸王的贤德的官员是大事情,不过侍奉的官员,时间不宜过长,时间一久就会加深情感。引发王室祸乱。所以,诸王府的官员,不要让他们的任期超过四年。
D.谏议大夫褚遂良和侍御史马周都向唐太宗进谏,太子身为皇室继承人,将来必定君临天下,统治万民。因此,君王应早日确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确立太子崇高的地位,断绝他人的非分之想,避免发生兄弟间争权夺势的惨剧,这也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既敦之以节俭,又劝之以文学。惟忠惟孝,因而奖之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2) 既以长子守器东宫,公等为朕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爰及诸王,咸求正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7 12:4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②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国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武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武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武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亮、谢晦,郑鲜之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出游时,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以请求奏事为由也参加了宴会。这都说明郑鲜之隐厚笃实,赠恤亲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明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