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武帝第三子也。永初元年,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是岁来朝,会武帝当听讼,仍遣上讯建康狱囚,辩断称旨,武帝甚悦。景平二年,少帝废,百官议所立。是时,司空徐羡之等新有弑害,及銮驾西迎,人怀疑惧。帝曰:“诸公受遗,不容背贰;且劳臣旧将,内外充满,今兵力又足以制物,夫何所疑!”元嘉元年秋八月丁酉,皇帝即位于中堂,大赦,改元。戊戌,拜太庙。十五年,立儒学馆于北郊。十六年,命著作佐郎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各聚门徒,多就业者。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言政化,称元嘉焉。二十二年九月葵酉,宴于武帐堂,上将行,敕诸子且勿食,至会所赐馔。日旰,食不至,有饥色。上诫之曰:“汝曹少长丰佚,今使尔识有饥苦,知以节俭。”二十六冬十月甲辰,以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为征北将军。二十七年二月,魏军攻悬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度江都下震惧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帝登烽火楼极望,不悦,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庶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在予过矣。”甲申,使馈百牢于魏。魏太武帝自瓜步退归,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所过州郡,赤地无余。三十年二月甲子,帝崩于合殿,时年四十七。帝聪明仁厚,雅重文儒,躬勤政事,孜孜无怠。于时政平讼理,朝野悦睦,自江左之政,所未有也。又性存俭约,不好奢侈。车府令尝以辇篷故,请改易之;又辇席旧以乌皮缘故,欲代以紫皮,上以竹篷未至于坏,紫色贵,并不听改。其率素如此云。

(节选自《南史·宋文帝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军攻悬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度江/都下震惧/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
B.魏军攻悬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度江/都下震惧/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
C.魏军攻悬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度江/都下震惧/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
D.魏军攻悬瓠/以军兴减百官俸禄三分之一/十二月庚午/魏太武帝率大众至瓜步/声欲度江/都下震惧/壬午/内外戒严/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即真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而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画改为方折,后世有“汉隶唐楷”之称。
B.“改元”指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特别是新皇帝即位常要改变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百牢”即一百份牢,“牢”是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猪各一为“太牢”,羊猪各一为“少牢” 。
D.我国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甲子”这里是用于支来纪日,前一位是“癸亥” ,后一位是“乙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断案有方,临事颇有主见。父亲命他审讯建康狱囚,他断案都符合父亲心意;司空徐羡之迎立他当皇帝时,他遇事不疑,问题分析透彻。
B.文帝年少有为,重视文儒教化。他十四岁时已广泛涉猎经史,后来开办了儒学、史学、文学,很多人前来求学,后人都称赞元嘉时期治政教化好。
C.文帝北伐失利,又被北魏反攻。他任命扬州刺史始兴王刘浚为征北将军,坚持北伐,招致北魏反击,后被掳走一万多户,战乱之后的州郡一片荒芜。
D.文帝不好奢侈,崇尚朴素节俭。车府令曾请改换车辇的竹篷,并请用紫皮车辇替换原来的乌皮车辇,他认为竹篷还没坏,紫皮贵,就没有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诫之曰:“汝曹少长丰佚,今使尔识有饥苦,知以节俭。”
(2)今日士庶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在予过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12:45: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徽少与母居,尽力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文帝与语,奇之,以徼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文帝察徼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大统初,进爵为,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先是,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随焉。及荣死,瓜州首望表荣子康为刺史,彦遂杀康而取其位。属四方多难,朝廷不遑问罪,因授彦刺史。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日:“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竟来就读,递相谓日:  “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申徼传》)
【注】①杨震是东汉名臣,他到东莱任太守时经过昌邑,曾受他推荐的昌邑令王密深夜来访,以黄金十斤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怒道: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密愧然而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B.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C.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D.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是古代君王或将帅出征在外时办公的府署,因以帐幕搭建而成,故称之。有时也用以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
B.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也泛指达官贵人或士大夫,如王侯将相。
C.秦及西汉时在宫门之内做事的郎官,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开始又称给事黄门侍郎,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D.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这一民族生活在今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曾建立政权。“吐谷浑”中的“谷”不读gǔ,读y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性情稳重谨慎,受到赞赏和重用。他不乱与人交往,文帝与他交谈,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当记事参军和主簿;后发现他沉稳、周密,有度量,又让他做大行台郎中。
B.申徽不负重托,计捉刘彦。刘彦用卑鄙的手段获得瓜州刺史的官位,并欲叛逆,申徽受命秘密捉拿他,几次用计来迷惑他,最终把刘彦骗到宾馆,将其捉拿归案。
C.申徽为官勤勉,坚持不懈。他多年为官,历任多种职务,任职期间,公文无论大小,他都亲自审阅,公务无所拖延,官吏做不得坏事,即使位高权重,他仍坚持不懈。
D.申徽为官清廉,受到爱戴。当时,官员中有互相交往、互赠礼品的风气,而申徽却处污泥而不染,画了古代廉吏杨震的像放在卧室来警戒自己,离任时,很多人都为他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
(2)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岩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蚩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日《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B.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C.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D.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人出生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文中指的就是皇帝到同州。
C.“疏”,在文中指古代- -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D.“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体恤亲属,孝顺母嫂。他多年为亲属作保,使得沦为奴隶的亲属恢复自由身,长期侍奉母亲和寡嫂,因而孝名远播。
B.乐运忠诚正直,不欺瞒皇帝。当皇帝问乐运太子是什么样的人时,他据实回答是一般人,并指出左右近臣可以影响君主。
C.乐运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带着棺材到朝堂劝谏皇帝,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
D.乐运仕途坎坷,著书明志。乐运因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能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发愤著书,取名《谏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