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原谤
(唐)皮日休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①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②,蓰倍③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④,捽⑤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
(注)①祁:大。 ②怨訾(zǐ)恨讟(dú):怨恨诽谤。訾,毁谤。讟:怨恨。 ③蓰倍:好几倍。古代五倍为蓰。 ④吭(háng):喉咙。⑤捽:揪。
【小题1】在方框内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句子更通顺。
【小题2】简析文章画线句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A.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 |
B.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 |
C.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 |
D.有帝天下、君一国,可不慎欤! |
【小题4】分析文章开头写天利民、民怨天的作用。
【小题5】评析文章最后三句(“故尧有不慈之毁……”)之间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