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上裴晋公
李郢
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
曾经庾亮三秋月,下尽羊昙两路棋
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注]①裴晋公:宪宗时,以中书侍郎讨平淮蔡,封晋国公,加中书令,以身系天下安危三十年,后因宦官擅权,力请罢职,治地东都,作别墅曰绿野堂,终日与友人诗酒相欢。②庾亮:东晋名士,颇受琅琊王司马睿器重。③羊昙:东晋名臣谢安外甥,淝水之战时,谢安与谢玄围棋赌别墅获胜,将别墅赠予羊昙。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忧”“ 鬓如丝”写出裴晋公辅相四朝君主,无限苦心,尽显其鞠躬尽瘁的大节。
B.龙马,古代传说象龙的骏马,用以形容裴晋公精神旺盛:“海鹤姿”用以形容裴公神态闲远。
C.颔联写朝廷深夜下诏书,裴公便率军出征,降服敌将,显出裴公运筹帷幄的过人军事谋略。
D.颈联用典以映射诗情。“三秋月”喻裴公襟怀坦诚,“两路棋”实际是借典故来表达诗人自己受赏识被爱护的感佩之情。
【小题2】尾联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1 10:5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王昌龄及第时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于盱眙,辞官归隐途中,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②药院,种芍药的庭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隐居的地方只有孤独的白云。“溪水”“白云”都是隐者居处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芍药,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姜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诗人用“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的描写,写出了隐者的清贫,隐处的雅趣,描绘出了一幅清贫幽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题大瘐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大瘐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瘐岭时所作。②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A.诗人用了南飞雁这意象,其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
B.全诗情调低回婉转,感情真挚动人,诗旨在写“愁”,全篇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C.人雁比较以后,在颈联中,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刚刚落下,水面一片寂静,黄昏的树林里瘴气萦绕。这句虚写诗人到南方后寂静、荒凉的景色,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感情。
D.在尾联中,诗人从抒情转为写景。五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遍是丛林浓密,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梅花,这对诗人也是一种慰藉。
【小题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