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唐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送别

刘 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元散曲名,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后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②梁苑:亦称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囿,为梁孝王接待宾客之地。
【小题1】两首诗歌中送别友人时分别是什么季节?请结合两首诗歌的意象进行分析。
【小题2】两首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所选取的景物和写法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08-30 09:3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柳虬字仲蟠,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 容饰。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博涉子史,雅好文。 

②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私信镇洛阳。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极,唯有虬在阳城。信等乃征之,以为行台郎中掌文翰。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季海尝会:“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太祖欲官之,虬辞老母,乞侍医药。太祖许焉。久之,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信出镇陇右,因为泰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因使见太祖,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虬以史官密 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十四年,除秘书丞。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十六年,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仍领丞事。时人论文体者,有古今之异。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③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疏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魏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①柳虬:北魏时人。②文翰:公文信札。③综:总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雅好
(2)因为泰州制史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时贵游子弟学者(   )  
A.靠近 B.参与 C.成就 D.从事 
(2)虽处僚(   ) 
A.第一 B.头 C.特别 D.原先 
【小题3】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B.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C.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D.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小题4】把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等乃征之,以为行台郎中掌文翰。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
【小题5】第②段中“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句反映了元季海怎样的心态?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信任B.炫耀C.赏识D.示好
【小题6】第①③段都写到了柳虬不注重仪容外表,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扬州秀才,早卒。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湣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淘为吴郡,拥弊衣读书,足不踰户。其从兄顗以出游,要湣孙,湣孙辄称疾不动。叔父淑雅重之,语子弟曰:“我门不乏贤,湣孙必当复为三公。”蚤以操行见知,宋孝武即位,稍迁尚书吏部郎。太宗泰始元年,转司徒左长史。明帝临崩,粲与褚彦回、刘勔并受顾命,加班剑二十人,给鼓吹一部。元徽元年,丁母忧,葬竟,摄令亲职,加卫将军,不受。

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为逆,粲扶曳入殿,诏加兵自随,府置佐吏。时兵难危急,贼已至南掖门,诸将意沮,咸莫能奋。粲慷慨谓诸将帅曰:“寇贼已逼,而众情离沮。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因命左右被马,辞色哀壮。于是陈显达等感激出战,贼即平殄。事宁,授中书监,即本号开府,领司徒。以扬州解为府,固不肯移。三年,徙尚书令,卫军,开府如故,并固辞。加侍中,进爵为侯,又不受。

时齐王方革命,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粲谋克日矫太后令,使韫、伯兴率宿卫兵攻齐王于朝堂,黄回率军来应,秉、侯伯等并赴石头,事泄,齐王遣军主戴僧静向石头诛之,资仓门得入。时粲与秉等列兵登东门,僧静分兵攻府西门。秉与儿逾城出。粲还坐,列烛自照,谓其子最曰:“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僧静挺身暗往,奋刀欲斩。子最觉有异,以身翼卫粲,大叫乞先死,兵士人人莫不陨涕。粲曰:“我不失忠臣,汝不失孝子。”仍求笔作啓云:“臣义奉大宋,策名两毕,今便归魂坟垄,永就山丘。”僧静乃并斩之。粲死时,年五十八。

(选自《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B.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C.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D.祖母哀其幼孤/名之曰湣孙/伯叔并当世荣显/而湣孙饥寒不足/母琅琊王氏/太尉长史诞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同祖伯叔之子中年龄比自己大的,即堂兄;“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三公是古代三个比宰相地位更高的官职的合称,六朝时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C.丁忧原指遭逢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离职为父母守制,父故叫丁父忧,母故叫丁母忧。
D.革命原指变革天命,更替朝代,后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文中指的是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粲幼时家贫,读书勤勉刻苦。他年幼丧父,常饥寒不足,跟随伯父到吴郡后,仍裹着破衣读书,足不出户。
B.袁粲处变不惊,临危力挽狂澜。桂阳王休范叛乱,众将颓然,袁粲慷慨陈辞,鼓舞将士振奋出战,平灭叛军。
C.袁粲淡泊名利,不贪高官厚禄。他虽才德出众,平贼有功,深受皇帝赏识,面对加官进爵,却多次拒绝不受。
D.袁粲忠义有节,不忘旧主嘱托。齐王篡位夺国,袁粲念及先帝嘱托,不愿侍奉二主,于是假传谕令,引兵攻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子受先帝顾托,本以死报,今日当与褚护军同死社稷!
(2)子最觉有异,以身翼卫粲,大叫乞先死。兵士人人莫不陨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