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夜喜雨》《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
B.绝句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一半,所以也称“截句”、“断句”,唐朝诗人杜牧,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的美称。
C.孙犁,“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荷花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不仅写下了大量的杂文,还创作了许多小说,这些小说分别收在《呐喊》《彷徨》等集子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3-07-04 10:47: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 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但联系全篇看,却自有情趣。而这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的特点。
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秋、冬、夏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C.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的蝉鸣颇似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D.“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这里可指宫城。此联表现了作者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E.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小题2】全诗感情深沉动人,其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东川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首联开门见山地点出元白二人所处的地点,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相距遥远。故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伤别之情顿生。
B.“两地阴晴远不知”从人的离合联想到月的阴晴圆缺:人在两地,距离遥远,景象有别,以此晴彼阴的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之情。
C.“一宵光景潜相忆”一句中,“一宵”表现“相忆”时间之长;“潜”写出了深思的神态。诗人思念友人,以至夜不能寐,情感表达朴实真挚。
D.尾联中“今朝”和“方”表明懊悔寄诗之迟,暗示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同悔”表明白居易对元稹的思念之情更为深沉,感人至深。
E.这首诗别具一格,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表现了双方的思念之情;且情景高度融合,语言真率自然,不事雕饰而情致曲尽。
【小题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第三联“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同类题3
写出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
(1)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2)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争;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3)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间,尚爱绿杨行不足
(4)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1)。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2)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1)悰:欢乐,乐趣。(2)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两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小题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
①
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
②
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指刘禹锡,他与白居易同岁。开成二年,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②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与刘禹锡相约,“闲饮”暗含了寂寞、闲愁难遣之意,“约后期”表明意犹未尽。
B.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豪迈之气与身世之慨均隐含其中。
C.“闲征雅令”写出两人相聚对饮的悠闲愉悦,“醉”字则活画出诗人乐于诗酒的神态。
D.“菊黄”写出居室环境的清幽雅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高洁品性的追求。
E. 尾联中,诗人着眼于未来,将诗意推向高峰,有对再约共饮、陶然同醉的期待和想象。
【小题2】本诗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白居易(772-846)
杜牧(803-853)
鲁迅(1881-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