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取材于《旧唐书》)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政僻 僻:荒僻
B.公权忠言匡益    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    属:接连
D.缄縢如故 縢:绳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我于佛寺见卿笔迹 乃令公权题于殿壁
B.此浣濯者三矣    不得公权手笔者
C.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 以谏议知制诰
D.为勋戚家碑板    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
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
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
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07 09:00: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土人胡通聚众寇抄,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会京城陷,忠坚戍晋熙,旋复京。侯景平,授荡寇将军。
王琳立萧庄,署忠为巴陵太守。华皎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五年,陈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进克霍州。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 五百户。十一年,加北讨前军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淮南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中二千石。
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陈书·任忠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B.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C.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D.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
B.太守,官名,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只用作知府、知州的别称,明清时专指知府。
C.路,中国古代一种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D.“邑”和“秩”都是古代帝王对有功的臣子的赏赐,其中“邑”属于赏赐给臣子的禄米粮食,“秩”是分封给臣子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景作乱,任忠随主帅击败叛军和土匪的攻击,为坚守国土、收复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授予荡寇将军的头衔。
B.陈朝军队北伐,任忠从西路出击,击败历阳王高景安,将其追赶到东关,因为有功被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
C.隋军渡江南侵,任忠主张坚守,不宜出击,等待敌人粮断援尽,我军后援到达,一定会打破敌军。但众人没有采纳任忠的建议,仓促出战,导致失败。
D.任忠向后主表示出城部署好军队后就立即迎接后主,结果任忠向隋将韩擒虎投降,并带领韩擒虎的军队一起进入南掖门。
【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孤微,不为乡党所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过人。
②忠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兰亭始末记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知此书,知在辨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辨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辨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辨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辨才出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才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救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已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辨才闻语哽绝,良久始苏。

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B.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C.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D.辨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古代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B.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C.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D.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B.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辨才禅师,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C.辨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辨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取走了《兰亭》帖,昏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潜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仪同贺拔胜辟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
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文宣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 至邺未几,复为扬州道行台尚书。四年,陈将吴明彻来寇,陈人遂围寿阳,壅芍陂,以水灌之。城寻陷。时李騊駼将逃归,并要潜。潜曰: “寿阳陷,吾以颈血溅城而死,佛教不听自杀,故荏苒偷生,今可死矣!”于是闭气而绝,年五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节选自《北齐书·卢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B.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C.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D.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古时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如汉代博士祭酒即为博士之首。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B.“敕”:中国古代帝王的诏令,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
僚属,皆可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C.“领”:表示兼任、代理某官职之意,表达此意的还有“假、权、摄、署、知、行”等词语。
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谥、赠典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潜精明干练。深受世宗赏识,世宗推举他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调任中外府中兵参军,并且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卢潜治理得法。任扬州道行台左丞时,善于安抚和睦内外,使得所辖境内始终未受侵扰,保持和平安定,他也因此受到加封。
C.卢潜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五兵尚书离开扬州时,扬州吏民举办了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
D.卢潜深明大义,颇有气节。陈朝人用水灌城导致寿阳沦陷后,李騊駼约卢潜逃跑,但他却拒绝了弃城保命的机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
(2)寿阳陷,吾以颈血溅城而死,佛教不听自杀,故荏苒偷生,今可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