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B.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C.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D.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墓志铭。古代一种文体,一般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用韵文写成,内容是对死者赞扬、哀悼或安慰等,“铭”多用散文写成,述说死者姓名、籍贯、生平等。
B.讳,古人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文中指名,古人生者称名,死者称讳,如子厚讳宗元。
C.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本文中指先父。
D.司马,唐时为州郡佐官,位在别驾、长史之下,实为闲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先祖居高位,性刚直,他承继家风,有节义。
B.柳宗元刻苦自励,才能卓异,他多次遭贬,但更刻苦学习,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
C.柳宗元为政有方,在柳州时,他替借债人想方设法,让他们把子女赎回来。其法后被推广,使很多人获益。
D.柳宗元能急人所难,当得知刘禹锡将被遣发播州时,他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环境恶劣的播州,并终如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
(2)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0 02:3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①,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而驰,期初若不审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帝称善。

(选自《宋稗类钞》)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选自韩愈《马说》)

注①斛: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也相当于“一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行百余里(______)
(2)受大而不取(______)
(3)欲毙然(______)
(4)且欲与常马不可得(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故常
B.啖刍豆数斗
C.而驰
D.而不择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才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小题4】甲文里,集中体现马良所具备的“外见之才”的句子是______。
【小题5】(1)这两段文字实则都是借谈马来说理,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
(2)进一步结合乙文来看,这两段文字又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B.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
C.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很奇怪。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悉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手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节选自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注)①老、佛,分别指道家学说和佛教。②亿度,即“臆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恶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文段(一)中加点字“矇”,请根据上下文来推测它的意思,并说说理由。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诵其言   徒:只,仅仅
B.不知以为知   强:固执
C.而学于师   耻:以……为耻
D.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然
【小题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4处)
余 何 人 也 敢 谓 有 目 亦 从 众 耳 既 从 众 而 圣 之 亦 从 众 而 事 之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小题5】概括选文(二)“师道之不传”“不复”的原因,归纳选文(―)选文(二)在求知、从师问题上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