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各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宴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琊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有兴复之志。帝亦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琊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相率拜于道左。讲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袭,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晋书·王导传》卷六五)
[注]①晋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悯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东晋王朝从此建立。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②吴会: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兴复之志 潜:暗地里
B.帝亦相器重 雅:很
C.宜有以济者 匡:辅助
D.皆江南之 望:声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导每劝令国     皆尝小人食矣
B.导讲计曰 我欲因梦吴越
C.相率拜于道左   如河上
D.未若引之结人心 而二三子为己功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军谋密策,(帝)知无不为
B.及(导)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C.导因讲计(于)(纪瞻、顾荣)曰
D.自此之后,(各地)渐相崇奉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留县名士张公看到十四岁的王导后,便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这个孩子是个做将相的人才。
B.西晋末年,天下纷乱,王导审时度势,决心辅佐司马睿,兴复晋室,同时他也得到了司马睿的赏识,被司马睿当成知交。
C.王导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对司马睿提出要尊先贤、问风俗、重谦虚、招俊杰、得民心。这对于稳定时局、开创大业的确非常重要。
D.江东士族起初看不起司马睿,态度非常冷淡,后来看到他亲观祭祀时那隆重的仪仗、威严的行列,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1 01:5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纪瞻,字思远,丹杨秣陵人也。祖亮,吴尚书令。父陟,光禄大夫。瞻少以方直知名。吴平,徙家历阳郡。察孝廉,不行。后举秀才永康初,州又举寒素,大司马辟东阁祭酒。其年, 除鄢陵公国相,不之官。召拜尚书郎,与顾荣同赴洛,至徐州,闻乱日甚,将不行。 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 乃与荣及陆玩等各解船弃车牛,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得还扬州。元帝为安东将军,引为军咨祭酒,转镇东长史。帝亲幸瞻宅,与之同乘而归。以讨周馥、华轶功,封都乡侯。石勒入寇,加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以距勒。勒退,除会稽内史。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诸暨令,令已受拘,瞻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寻迁丞相军咨祭酒。及长安不守,与王导俱入劝进。及帝践位,拜侍中,转尚书,上谏诤,多所匡益,帝甚嘉其忠烈。明帝尝独引瞻于广室,慨然忧天下,曰: “社稷之臣,欲无复十人,如何?” 因屈指曰: “君便其一。 ” 瞻辞让。瞻才兼文武,朝廷称其忠亮雅正。俄转领军将军,当时服其严毅。虽恒疾病,六军敬惮之。瞻以久病,请去官,不听,复加散骑常侍。及王敦之逆,帝使谓赡曰: “卿虽病,但为朕卧护六军,所益多矣。 ” 乃赐布千匹。贍不以归家,分赏将士。 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 诏曰: “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服物制度,一按旧典。 ” 遣使就拜,止家为府。寻卒,时年七十二。册赠本官、开府仪同三司, 曰穆,遣御史持节监护丧事。
(节选自《晋书·纪瞻传》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票骑将军/常侍如故/
B.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漂骑将军/常侍如故/
C.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D.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屡以年耆/病久逡巡告诚/朕深明此操重违/高志今听/所执其以为骠骑将军/常侍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指科举时代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的俗称,获得此资格方可参加乡试。
B.永康,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一种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C.疏,本义是条陈,即逐条陈说。 这里指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
D.谥,古代帝王、贵族、官员或其它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褒贬或表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瞻端方正直。他从小就凭正直而闻名,因乱臣当道而不愿就任尚书郎;敢于上奏谏诤,对朝政多有纠正和补益,皇帝十分欣赏他的忠烈。
B.纪瞻深受倚重。晋元帝曾亲临他家,与他同车而归;晋明帝单独召见他,称为“社稷之臣”;在他要求辞官后,还派使者前往他府第拜职。
C.纪瞻文武双全。在假造大将军府印案中明察秋毫;曾击退石勒,还曾在皇帝请求下,率领六军作战,协助皇帝平定了王敦之乱。
D.纪瞻不慕名利。他一生多次不接受封官和多次辞官,且在得到皇帝赏赐布匹之后,没有带回家里,而是把它分给手下的将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刺史裴盾得东海王越书,若荣等顾望,以军礼发遣。
(2)贼平,复自表还家,帝不许,固辞不起。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博学能
(2)祜独其室
【小题2】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皆计所,送绢偿之(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小题3】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胤今日若死,此门开耳   今君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名也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尝劝祜有营置 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背公   及诸河,在舟中矣
【小题5】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小题6】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小题7】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
(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
(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
(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
(4)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鞮人也。熹少有高行,博学研精,与北海管宁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熹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引见,谓熹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今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日:“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荐乐安孙璞,亦以道德显,时人称为知人。寻迁大司马,以公事免。

司马伷为宁北将军,镇邺,以熹为军司。顷之,除凉州刺史,加扬威将军、假节,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时人比之汉朝冯、甘焉。拜冀州刺史,累迁司隶校尉。及魏帝告于晋,熹以本官司徒事。泰始初,封祁侯。

皇太子立,以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诸官并未置,二傅并摄众事。熹在位累年,训道尽规。以年老逊位。初,熹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熹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逸,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熹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曰成。

(节选自《晋书·李熹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B.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C.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D.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由地方长官自下而上地推荐人才给上级或中央,由其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
B.“禅”,帝王的祭地礼,也指以帝位让人。相传尧帝是首推禅事之人。在文中指魏帝让位于晋。
C.“行”,唐宋官制中,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文中指李熹暂时代理司徒的职务。
D.“太子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后来逐渐成为虚衔。结合文意可知,李熹任此职时也属虚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熹少有品行,以名节自持。几次被三府征召任职,他都不就任。后来又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世人都称赞他的志气节操。
B.李熹居官正直,荐人唯贤。他被景帝授官后,不畏权贵,朝臣都为他所震慑。他举荐有德行的孙璞,也为世人所称赞。
C.李熹治军有方,颇有政绩。他在凉州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力克羌虏,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D.李熹清廉节俭,不以权谋私。他任职期间,家无积蓄,甚至亲友共分衣食,俭朴至极。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经》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人或非之,庆曰:“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弃官归,为郡小中正。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后以母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节选自《晋书·陶侃列传》)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荣甚之  奇:感到稀奇 ②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独特
B.①与太守吕岳有 嫌:不合,有矛盾  ②扶辇下 除:殿阶
C.①使与诸军并力恢 距:拒,抵御 ②连公府不就 辟:通“避”躲避
D.①后以母去职 忧:忧虑 ②不如而厚遇之   因:由此,趁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穆之字宪祖,小字武生,名犯王靖后,故行字,后又以桓温母名宪,乃更称小字。穆之果毅有父风,安西将军庾翼以为参军。袭爵州陵侯,翼等专威陕西,以子方之为建武将军,守襄阳。方之年少,翼选武将可信杖者为辅弼,乃以穆之为建武司马。俄而翼薨,大将干瓒、戴羲等作乱,穆之与安西长史江虨、司马朱焘等共平之。桓温代翼,复取为参军。从温平蜀。寻除扬威将军、颍川太守,随温平洛,入关。温将旋师,以谢尚未至,留穆之以二千人卫山陵。升平初,迁督宁州诸军事、扬威将军、宁州刺史。以桓温封南郡,徙穆之为建安侯,复为温太尉参军。加冠军将军,以所募兵配之。温伐慕容暐,使穆之监凿钜野百余里,引汶会于济川。及温焚舟步归使穆之督东燕四郡军事袁真以寿阳叛温将征之穆之以冠军领淮南太守守历阳真平余党分散。俄而徙督扬州之义成荆州五郡雍州之兆军事、襄阳义成河南三郡太守。顷之,以疾解职,诏以冠军征还。苻坚别将寇彭城,复以将军假节、监江北军事,镇广陵。穆之以为戍在近畿,无复军警,不宜加节,上疏辞让,许之。苻坚别将围襄阳,诏穆之就上明受桓冲节度。冲使穆之游军沔中。穆之始至,而朱序陷没,引军还郡。坚众又寇蜀汉,梁州刺史杨亮、益州刺史周仲孙奔退,冲使穆之督梁州之三郡军事、右将军、西蛮校尉、益州刺史、领建平太守、假节,戍巴郡。以子球为梓潼太守。穆之与球伐坚,至于巴西郡,以粮运乏少,退屯巴东,病卒。追赠中军将军,曰烈。

(节选自《晋书·毛穆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温焚舟/步归使穆之/督东燕四郡军事/袁真以寿阳叛/温将征之/穆之以冠军领淮南太守/守历阳真平/余党分散
B.及温焚舟步归/使穆之督东燕/四郡军事袁真以寿阳叛/温将征之/穆之以冠军领淮南太守守历阳/真平/余党分散
C.及温焚舟/步归使/穆之督东燕四郡军事/袁真以寿阳叛温将/征之/穆之以冠军/领淮南太守/守历阳/真平余党分散
D.及温焚舟步归/使穆之督东燕四郡军事/袁真以寿阳叛/温将征之/穆之以冠军领淮南太守/守历阳/真平/余党分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在这里是避讳的意思,避讳的范围并无统一的规定,总的原则是“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B.升平,皇帝的年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祈求江山永固的年号有开元、太始等。
C.刺史,“刺”是栓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均有特定原因。
D.谥,即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性的文字,其长短字数不一,或一两个字,也可能有二十多个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穆之尽心尽力,辅助庾翼父子。他果敢勇毅,有其父亲的风范,承袭州陵侯爵位,除了辅佐庾翼本人外,还尽心辅助庾翼的儿子庾方之。
B.毛穆之审时度势,凸显品德高尚。他在抗击进犯彭城的苻坚军队后,认为广陵靠近京都不再有军事警报,因此请求将符节上交,朝廷同意。
C.毛穆之深得重用,担任多个官职。他除了两次担任参军一职外,还担任了建武司马、扬威将军、颍川太守、宁州刺史和梓潼太守等多个职位。
D.毛穆之多次作战,可谓战功显赫。他跟随桓温平定蜀地之乱,又到洛阳平叛;后来还跟随桓温监督开凿钜野渠一百多里,引汶水汇到济川。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之年少,翼选武将可信杖者为辅弼,乃以穆之为建武司马。
(2)穆之与球伐坚,至于巴西郡,以粮运乏少,退屯巴东,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