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勣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B.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C.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D.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C.使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07 07: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②湘灵: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夷:传说中的河神。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第三四句诗人想象水神冯夷伴着音乐起舞,那些“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禁不住悲从中来。
C.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白芷为之吐露芬芳。
D.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小题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与何奴争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忌念,以及对丈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戎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之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为了寄托思念,书法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写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邽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太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①吾丘子,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地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D.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对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
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注】,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
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有删改)
【注】“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赍:赏赐
B.诸伶旅进 旅:共同
C.诚为国华矣 华:精英
D.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 洎:等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为子画    留心释典
B.令九皋为解头 子文士,请谒贵主
C.岐王出锦绣衣服 公主召试官至第
D.本他人所托   子诚取解,当子力
【小题3】翻译。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
【小题4】文中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概括王维登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