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孝穆幼而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在任未几,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骑常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遣使贻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太祖嘉之,赐书曰:“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于是征拜京兆尹。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称藩,来附,时议欲遣使,慎选行人。太祖历观内外,无逾孝穆者。十六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军次潼关,命孝穆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掌众务。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孝穆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孝闵帝践祚,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晋公护为雍州牧,辟为别驾,又以疾固辞。武成二年,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保定三年,出为宜州刺史,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历数州,皆有政绩。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赠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就是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任为官。
C.下车,原义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指官吏视察民情。
D.乞骸骨,大臣老了请求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B.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C.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4 02:0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治书侍御史,固让弗许,当朝正色,为百僚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伏见诏书,以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竞免。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  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彧尝得《治道集》十卷,送于蜀王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徒敦煌。杨素卒后,乃自申理,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B.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C.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D.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文中指隋文帝夺取后周的政权。
B.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
C.持节,古代官员彧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予的节杖,以之为凭证,并且显示权威。
D.配戍,古代的刑罚。配指发配,即流放到某地;戍指戍守,指作为兵士戍守该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刚强正直,深受皇帝赞赏。他在朝廷上堂堂正正,正直敢言,高祖对此深表赞许,说他是“国之宝”,还因其家贫下诏给他建造住宅。
B.柳彧公忠体国,所做多矫时弊。隋朝初年风俗不良,柳彧竭力矫正,如他发现正月十五百姓的活动十分浪费钱财,就请求皇帝予以禁绝。
C.柳彧自尊自爱,不肯阿附权贵。右仆射杨素位高权重,为百官所畏,但柳彧奉旨审问他时却公事公办,毫无巴结之意,遭到杨素记恨。
D.柳彧治政有方,斥逐贪官庸吏。他奏请皇帝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巡视河北时,奏免了贪官庸吏二百余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起为治书侍御史,固让弗许,当朝正色,为百僚所敬惮。
(2)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人,性刚直,明达时务。初为宇文护亲信,护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州,其亚将侯子钦、崔景嵩为内应。文振杖槊登城,与崔仲方等数十人先整。文振随景嵩至相贵所,拔佩刀劫之,相贵不敢动,城遂下。录前后勋,将拜高秩,以谗毁获谴,因授上仪同,赐爵襄国县公,邑千户。俄而尉迟迥作乱,时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邺城,迥遣人诱之,文振不顾,归于高祖。高祖引为丞相掾,领宿卫骠骑。及平江南,授扬州总管司马。寻转并州总管司马,以母忧去职。仁寿初,嘉州獠作乱,文振以行军总管讨之。引军山谷间,为贼所袭,前后阻险,不得相救,军遂大败。文振复收散兵,击其不意,竟破之。炀帝即位,征为兵部尚书,待遇甚重。从征吐谷浑,文振督兵屯雪山,连营三百馀里。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都郡事。文振见高祖时容纳突厥启民居于塞内,妻以公主,赏赐重叠。文振以狼子野心,恐为国患,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基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时兵曹郎斛斯政专掌兵事,文振知政险薄,不可委以机要,屡言于帝,帝并弗纳。及辽东之役,在道疾笃,上表曰:“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后数日,卒于师。帝省表,恶叹久之,赠光禄大夫,曰襄。史臣曰:“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后秩,良有以也。”
(选自《隋书·段文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B.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C.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D.乃上表曰/夷狄之性/无亲而贪/弱则归投/强则反噬/盖其本心也/如臣之计以时喻/遣令出塞外/然后缘边镇防/此乃万岁之长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国县公”为爵位号,中国古代对爵位的划定,每个朝代不尽相同,被封爵的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官位、土地、人口等。
B.“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朝廷官员在职期间,若父母去世,要辞官归乡,为父母守丧。丁内忧、丁外优分别指遭逢父亲、母亲丧事。
C.“兵部”为“六部”之一,明清两朝又称之为“大司马”,主要职责是统管全国军事,隋唐以后,其副职叫“待郎”。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二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谥号带有评判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文振勇猛过人,打仗敢于冲锋在前。他年轻时有力量,胆气过人,后来在追随武帝攻打尉相贵时,拿着槊率先登上城墙,劫持尉相贵,城于是就被攻下。
B.段文振忠君为国,深受皇帝的信任。他不顾叛贼尉迟迥的诱逼,毅然归依高祖,高祖让他担任丞相掾;他跟随皇帝出征,陪同皇帝巡游江都,高祖都非常优厚地对待他。
C.段文振有胆有识,带兵擅于出其不意。他率军讨伐嘉州獠族叛乱时,虽然在山谷中被嘉州獠族的军队袭击而大败,但他带领失散的兵卒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敌寇。
D.段文振心怀国事,目光长远。他认为被允许居于塞内的突厥启民有狼子野心,担心其将成为国家的祸患,建议皇帝要对此重视,加强边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振少以胆略见重,终怀壮夫之志,时进谠言,其取高位厚秩,良有以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小题2】下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再如“太宗”“太祖”“高宗”等。
C.变徵、羽是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D.《鸿门宴》中所说的“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握,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文军次寥堤,去梁郡七里,仲文以羸师挑战。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自《鸿门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仲文于是令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始州刺史屈突尚,宇文护之党也,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 郡穷治,遂竞其狱。
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迥又遣其将字文胄、宇文威道俱进,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人情大骇,郡人敬子哲等率众应迥。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获免师。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驰传旨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东之役,高丽将文德诈降,来入其营。仲文将执之。尚书右丞刘士龙固止。仲文遂寻悔,选骑渡水追之,每战破贱。时宇文述以粮尽欲还,仲文议以精锐追文德,可以有固止之。仲文曰:“昔周亚夫之为将也,决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敌!”述等不得已而从之。东至萨水,宇文述以兵馁退归,师遂败绩。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释诸将,独系仲文。仲文忧恚发病,田笃方出之,卒于家,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B.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高祖为丞相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D.尚书右丞刘士龙固止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B.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C.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D.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善于断案。安固任、杜两家失牛案,州郡久久不能断决,于仲文用巧妙的方法查明了牛的归属,责备了说谎的杜氏。
B.于仲文不畏强暴。刺史屈突尚犯法,但因其为宇文护的党羽,所以没有人敢对他执法,于仲文到郡里后,一审到底,最终了结了这个案件。
C.于仲文忠贞善战。尉迥叛乱,派人利诱拉拢于仲文,仲文予以拒绝,并主动率军出击讨伐叛军,斩首贼军五百余级。
D.于仲文精于谋略。讨伐檀让时,他率领疲弱的军队前去挑战,假装败北,趁敌人骄傲轻敌时出精兵左右夹击,大败敌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2)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释诸将,独系仲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B.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C.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
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D.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子,官名,始于周代,隋代东宫所属门下、典书二坊各以左右庶子为主官。
B.东宫,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太子是封建时代皇帝或诸侯王的嫡长子。
C.秩奉,本义为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文中指俸禄。
D.囹圄,本义就是监牢,后又引申出束缚、困难的意思。文中指“监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政很有才干。他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虽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受到时人的称赞。
B.裴政执法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C.裴政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D.裴政刚直不阿。云定兴把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大怒,调裴政出京担任襄州总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
(2)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