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西郊
唐代: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看到西郊沿途的细柳,闻到路边飘来的梅香,从视觉和嗅觉的不同感官表露出自己的愉悦之情。
B.杜甫弃官后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成都,在西郊盖了一间草堂,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喜不自禁写下这首诗。
C.在西郊的草堂里,诗人平日里整理书籍,检视药囊,生活显得清幽、闲适。
D.“疏懒”即“懒散”的意思。诗人久在草堂,少有人来往,不免感到有些失意,心生懒惰之情
E. 杜甫的诗以沉郁为主,情感深厚、忧愤、蕴藉,但偶尔也流露出轻松喜悦的情趣,如这首《西郊》和《江畔独步寻花》等。
【小题2】王安石曾说:“老杜之‘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14 08:02: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①。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⑤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②篠(xiao):细小的竹子。③裛(yi):通“浥”,滋润。④故人:指成都府尹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其接济。⑤填沟壑: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草堂所在,“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彼此映照,对仗工整。
B.颔联写景细腻生动,如“娟娟”“冉冉”等叠词表现了翠竹秀美、花香阵阵,且具音韵美
C.颈联写故人嫌贫爱富,与诗人断绝来往,导致诗人一家失去经济支持,处境艰难。
D.诗的前四句写自然美景,后四句写生活困境,通过对比,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小题2】杜甫的诗语言精炼,表现力强,本诗“风含翠筛娟娟净”中“含”字用得极为精妙,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微风的轻柔。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小题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狂夫”形象?结合全诗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