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①。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⑤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②篠(xiao):细小的竹子。③裛(yi):通“浥”,滋润。④故人:指成都府尹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其接济。⑤填沟壑: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草堂所在,“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彼此映照,对仗工整。 |
B.颔联写景细腻生动,如“娟娟”“冉冉”等叠词表现了翠竹秀美、花香阵阵,且具音韵美 |
C.颈联写故人嫌贫爱富,与诗人断绝来往,导致诗人一家失去经济支持,处境艰难。 |
D.诗的前四句写自然美景,后四句写生活困境,通过对比,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
【小题2】杜甫的诗语言精炼,表现力强,本诗“风含翠筛娟娟净”中“含”字用得极为精妙,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微风的轻柔。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
C.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
D.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
【小题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狂夫”形象?结合全诗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