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边上闻笳三首
杜牧
其二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其三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首诗的结构,前两句写景,景中蕴含悲愁情怀,后两句点明主旨,抒发乡愁之感,该主旨与第二首相同。
B.第二首诗的结构,第一句叙述胡儿吹笛,第二、三句写景,寒雁听笛声惊飞,连绵不断的春风每天都吹不散,最后一句点明主旨。
C.第一首诗色彩对比鲜明,先列出了草儿绽出了新绿,再说杨树不见春的绿色,与后面呈现茫茫白沙、悠悠白云进行色彩对比。
D.第二首诗虚实结合,实写胡儿吹笛声的哀苦程度,以及诗人听后的感受如何,虚写则通过寒雁惊飞,写对笛声产生的反应。
E. 杜牧诗风流畅自然,这两首诗也流畅自如,郎朗上口,言近而旨远。
【小题2】两首诗选取意象的目的有何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26 10:0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①某疏愚怠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是以每于本事之上,尤增饰之

②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食。果食之,必死。”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乃常人之情,世多然也。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③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④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
A.夫 B.然 C.则 D.故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谏者为了斗气,常夸大君王的错误。
B.谏者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进谏。
C.君王为了斗气,常夸大自己的本事。
D.君王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去做。
(3)对第②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扣住“常人之情”的“常”进行举例论证,事例典型。
B.以虚构的生活对话,类比臣子的谏诤之道,论证严谨。
C.运用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谏言夸大而不合常理的危害。
D.借助引用,证明因劝告进谏而招麻烦的情况比比皆是。
(4)第④段的论述在第③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5)杜牧的文章以富有气势著称,请以第①段为例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