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润州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旧年游。

青苔寺里______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⑴润州:今江苏镇江。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时所写。⑵可怜:可羡慕。⑶桓伊:东晋吹笛好手。

【小题1】颔联中的空格选项为( )
A.有B.奔C.骏D.无
【小题2】下面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放歌”言诗人在重游故地时的愉悦和欢快。
B.颔联写景句为下面颈联的表情达意起了铺垫的作用。
C.颈联怀想古人:东晋、南朝人士最为旷达、风流。
D.全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诗人人生无常的思想。
【小题3】全诗以意象说“愁”。请对此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2:1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乙)苏洵《六国论》(节选)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丙)苏轼《六国论》(节选)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此皆奸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有奸,优乌鲁之有猛鸷,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之存,而秦之所以之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楚之精英 精英:优秀的人才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
C.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礼:礼遇,礼待
D.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 条理:治理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日削月割,以趋
B.几世几年,剽掠势弱于秦
C.秦人视,亦不甚惜 国有奸,优乌鲁之有猛鸷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为君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小题3】下列对以上文字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段文字从文体上来看都是史论,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从语言来看,都是整散结合,只是甲文语言华丽,整句多,乙文语言严谨,散句多。
B.杜牧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六国统治者不爱护自己的百姓: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赂秦”。
C.杜牧将阿房宫建时的盛况与百姓的生活作比,极写秦王朝的荒淫奢侈:苏洵则将“六国”与“秦”作比,将“六国”与“宋”作比,事实上就是为了证明统一的大宋远远强于辽和西夏,宋朝更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D.《阿房宫赋》总结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要求当时的唐朝统治者节俭爱民:苏洵在《六国论》中抨击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而苏轼的《六国论》则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士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阿房宫赋》,完成后面的问题。
阿房宫赋
杜 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各地势 抱:依顺
B.宫车也 过:拜访
C.人亦其家    念:顾念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    而望幸
B.千万人心也 用如泥沙
C.多周身之帛缕    其势弱
D.不敢言敢怒 战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开头12字不仅气魄宏大,且含义深广,耐人寻味。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写出了秦始皇统一以后的纵心溢志,起到了总领全文、暗示主题的作用。
B.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C.《阿房宫赋》先抑后扬,一抑一扬,由鼎盛时的轰轰烈烈到覆灭时的烟消云散,国亡族灭,两者形成巨大的落差,构成心理张力,给人以震撼。
D.《阿房宫赋》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前半部分铺排描写宫室的宏伟豪华和宫中生活的荒淫奢靡,为后半部分的议论张本,意在揭露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1】本文作者杜牧,字 ,唐文学家。赋是一种 的文体。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带横线词。
(1)直咸阳:
(2)立远视
(3)燕赵之收藏
(4)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小题3】下列加横线字与其他三个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
B.朝歌
C.秦者秦也
D.益骄固
【小题4】下列句式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而君幸于赵王
D.多于机上之工女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6】在本文中,杜牧通过对阿房宫的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