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思理,百工克济。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僚列闻之,遗术书曰:“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武定八年,侯景叛。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及还朝,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B.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C.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D.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
C.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也是死刑的通称。
D.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方为政时,受到百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追随他而来;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诸县相继依附。
C.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十分信任,将处罚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
D.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平定淮南之后,钱财秋毫无犯,只收藏宋时典藏,因此受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0 04:0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聿修,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岛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八年,兼太府少卿,寻转大司农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私贷库钱四十万,娉太原王女为妻,而王氏已先纳陆孔文礼娉为定,聿修坐为首僚,又是国之司宪,知而不劾,被责免中丞。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叡等议定五礼。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饟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选自《北齐书·卷四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B.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C.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D.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和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五礼,中国古代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
C.御史,先秦时期,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水部属于六部之一,掌航政及水利。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出身名门,后过继给叔父。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年少得志。后因为别人犯错受到牵连而被贬。
B.袁聿修在故乡为官之时,深得百姓爱戴,御史都不用来他所治理之地。回京后,百姓还托人给他立碑纪德,得到皇上批准。
C.袁聿修为人平和温润,德才兼备。他历任要职,与赵彦深的举荐有关系。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当然也靠自己的才干和声望。
D.袁聿修为官最有规矩法度。故交邢邵曾经赠送白为礼物,聿修退回不受。邢邵表示理解,并称其为清卿以表敬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2)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永安中,拜宣威将军、给事中、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仍为都督,从叱列延讨刘灵助,平之,拜镇东将军、燕州刺史,封城平县伯,邑五百户。义旗初建,雄随尔朱兆败于广阿,遂率所部据定州以归高祖。时雄从兄杰,尔朱兆用为沧州刺史,至瀛州,知兆败,亦遣使归降。高祖以其兄弟俱有诚款,便留杰行瀛州事,寻以雄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代杰,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于时禁网疏阔,官司相与聚敛,唯雄义然后取,复能接下以宽恩,甚为吏民所怀附。梁将李洪芝、王当伯袭破平乡城,侵扰州境。雄设伏要击,生擒洪芝、当伯等,俘获甚众。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复率众逼州城,雄出与战,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后庆之复围南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虚,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梁以元庆和为魏王,侵扰南城。雄率众讨之,大破庆和于南顿。寻与行台侯景破梁楚城。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为政去烦碎,举大纲而已。抚养兵民,得其力用。在边十年,屡有功绩,豫人于今怀之。又爱人物,多所施与,宾客往来,礼遗甚厚,亦以此见称。兴和三年,征还京师,寻领司、冀、瀛、定、齐、青、胶、兖、殷、沧十州士卒十万人,巡行西南,分守险要。四年,卒于邺,时年四十四。赠使持节、都督青徐胶三州军事、大将军、司徒公、徐州刺史,武恭。子师嗣。

(节选自《北齐书·尧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B.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C.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D.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指朝廷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象征皇帝与国家,行使相关权力。
B.县伯在文中是爵位名,地位在县侯之下,先秦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C.荆州在《禹贡》中是汉地九州之一,与冀、兖、青、徐、扬、豫、梁、雍并称。
D.谥是古代按死者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的称号,有朝廷颁赐与私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雄择主而事,受到高祖信任。他最初追随尔朱兆,后来尔朱兆战败,他于是占据定州,随兄长归降高祖,高祖认为他诚心归顺,对他进行褒奖。
B.尧雄勇猛善战,安定国家边境。与陈庆之作战,他虽然两处负伤,但斗志更旺盛,后来元庆和侵扰南境,他统众反击,打败元庆和,不久又攻下楚城。
C.尧雄善于用兵,解除荆州之围。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围南荆州,他主张攻打白苟堆不仅解除了荆州之围,而且攻克了白苟堆,生擒梁将苟元广。
D.尧雄治理有方,不同一般武将。他品性宽厚,治民极讲诚信,为政去繁就简,只注重大 事,抚育教养士兵百姓,得其所用,豫州人很怀念他的功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雄义然后取,复能接下以宽恩,甚为吏民所怀附。
(2)又爱人物,多所施与,宾客往来,礼遗甚厚,亦以此见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随母为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乾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性鲠直,不交权势。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四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寻征为领军将军。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忽速,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周武授永业上柱国。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节选自《北齐书·独孤永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B.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C.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D.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父亲去世或父母双亡,封建时代王侯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B.书计,文字与筹算,具体指“六艺”中的“六书”和“九数”这两种技艺。
C.征,征辟制的组成部分,征辟制是汉代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D.至尊,本意为最尊贵的地位,后多代称帝王,文中是周人对周武帝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永业才识兼备,颇得赏识。其才用和见识为人称道,世宗与他交谈后非常满意,破格提拔他为中外府外兵参事。
B.独孤永业性情耿直,遭人忌恨。他不和权贵结交,斛律光向他索取两名婢女,他没有答应,斛律光就在朝廷上诋毁他。
C.独孤永业爱护百姓,治边有方。离任河洛后,当地百姓大多很想念他,因此,朝廷又任命他为河阳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D.独孤永业遇事机敏,智退敌军。周武帝攻打金墉时,他冷静应对,并连夜置办两千马槽,以疑兵之计,使周人最终撤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
(2)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纮,字师罗,太安狄那人也,为小部酋帅。纮少善骑射,颇爱文学。性机敏,应对便捷。年十三,见扬州刺史郭元贞,元贞抚其背曰:“汝读何书?”对曰:“诵《孝经》。”曰:“《孝经》云何?”曰:“在上不骄,为下不乱。”元贞曰:“吾作刺史,岂其骄乎?”纮曰:“公虽不骄,君子防未,亦愿留意。”元贞称善。年十五,随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赐以名马。

兴和中,世宗召为库直,除奉朝请。世宗暴,纮冒刃捍御,以忠节赐爵平春县,赉帛七百段、绫锦五十匹、钱三万并金带骏马,仍除晋阳令。天保初,加宁远将军,颇为显祖所待。帝尝与左右饮酒,曰:“快哉大乐。”纮对曰:“亦有大乐,亦有大苦。”帝曰:“何为大苦?”纮曰:“长夜荒饮不,亡国破家,身死名灭,所谓大苦。”帝默然。后责纮曰:“尔与纥奚舍乐同事我兄,舍乐死,尔何为不死?”纮曰:“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献反缚纮,长广王捉头,帝手刃将下,纮曰:“杨遵彦、崔季舒逃走避难,位至仆射、尚书,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师罗不得杀。”遂舍之。

皇建元年,进爵义阳县子。河清三年,与诸将征突厥,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加射声校尉,四散骑常侍。武平初,开府仪同三司。纮上言:“突厥与宇文男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劲勇强弩,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恤寡,愚嘉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五年,陈人寇淮南,诏令群官共议御捍。封辅相请出讨击。纮曰:“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复兴兵极武,出顿江淮,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高阿那肱谓众人曰:“从王武卫者南席。”众皆同焉。寻兼侍中,聘于周。使还即正,未几而卒。纮好著述,作《鉴诫》二十四篇,颇有文义。

(选自《北齐书·王纮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防未  萌:发生
B.颇为显祖所待 知:重视
C.长夜荒饮不 寤:睡觉
D.愚嘉善    矜:同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职级不同,“死”的称谓不同,古代称帝王或皇后、皇太后的死为驾崩。文中“世宗暴崩”指世宗遇害突然去世。
B.男: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进行封赐,有公、侯、伯、子、男五爵。文中“赐爵平春县男”指王纮因功获得较低的男爵。
C.迁:古代称官职变动,一般用于升职,也可用于降职或者流放。文中“四迁散骑常侍”指王纮四次升任官至散骑常侍。
D.孤:古代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也用于帝王自称。文中“爱孤恤寡”指热爱抚恤幼而丧父和夫死未嫁之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亡臣死,自是常节,但贼竖力薄斫轻,故臣不死。
(2)莫若薄赋省徭,息民养士,使朝廷协睦,遐迩归心,征之以仁义,鼓之以道德,天下皆当肃清,岂直伪陈而已!
【小题4】王纮的进言体现了他的哪些军事思想?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
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彼众我寡,其若之何?”韶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
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司徒韩轨等曰:“吾每与段孝先论兵,殊有英略。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
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屠其外城,大斩获首级。时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以功别封乐陵郡公。竟以疾薨,谥曰忠武。
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朱外天下 贼:窃取
B.实无孝先 出:超出,超过
C.以子城未 克:攻破
D.倾朝野  望:名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中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见文中划线处)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