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除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竞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佘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货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
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贾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B.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C.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D.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息:息指利息,出息是出利息的意思。此处特指放债。
B.致事:正常退休称“致仕”,因事犯罪被免职称“致事”。
C.纲纪:汉魏、两晋时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
D.淮禁:北齐时,禁止商贩渡淮水到南方进行贸易,称为淮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琼不汲汲于做官。他认为,设置备职要寻求合适的人来充任,不是人来要求做官。由此获得了曹芝的赏识,踏入仕途。
B.苏琼精于审案。他帮助县民魏双成找到了真正的盗牛贼,百姓很信赖他,连邻郡的富豪也将自身财物寄置于他治理的界内。
C.苏琼尊老敬贤。道研是济州的最高僧官,苏琼每次见到他就向他请教佛教教义,态度十分恭敬;八十岁的赵颍送他一对新瓜,他也破例收下了。
D.苏琼一心为民。在帮助百姓渡过饥荒时,他宁愿牺牲自身;在面对不合理的制度时,他上表请求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了两岸人民。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见文中画横线处)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7 01:2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英才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紬(chóu,丝织品)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慎,多言可畏,譬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其本乡也,时人之。 荣:认为……荣耀。
B.府省为奏,敕许之   报:报告。
C.时望多相器待,其风鉴 许:称赞。
D.敬承来旨,吾无然   间:嫌隙,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聿修独故情,存问往来。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一日之赠,率不思   ②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C.①瓜田李下,古人慎。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知也
D.①多言可畏,譬防川。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袁聿修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
①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
③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
④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州中正官,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
(2)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3)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随母为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卫晋阳。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乾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性鲠直,不交权势。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四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寻征为领军将军。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忽速,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周武授永业上柱国。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节选自《北齐书·独孤永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B.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C.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D.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众/周人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父亲去世或父母双亡,封建时代王侯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B.书计,文字与筹算,具体指“六艺”中的“六书”和“九数”这两种技艺。
C.征,征辟制的组成部分,征辟制是汉代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D.至尊,本意为最尊贵的地位,后多代称帝王,文中是周人对周武帝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永业才识兼备,颇得赏识。其才用和见识为人称道,世宗与他交谈后非常满意,破格提拔他为中外府外兵参事。
B.独孤永业性情耿直,遭人忌恨。他不和权贵结交,斛律光向他索取两名婢女,他没有答应,斛律光就在朝廷上诋毁他。
C.独孤永业爱护百姓,治边有方。离任河洛后,当地百姓大多很想念他,因此,朝廷又任命他为河阳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D.独孤永业遇事机敏,智退敌军。周武帝攻打金墉时,他冷静应对,并连夜置办两千马槽,以疑兵之计,使周人最终撤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
(2)又闻并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汉尚书裏之后也,世为北州著姓。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琢知后事。亲遇日隆,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选毕义云等为御史,世称其知人。世宗欲遐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高视徐步,两人掣裾而入,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世宗曰:“下官薄有蔬食,愿公少留。”暹曰:“适受敕在检校。”遂不待食而去,世宗降阶送之。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太师咸阳王坦,并免官。高祖如京师,握暹手而劳之曰:“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魏帝宴于华林园,曰:“崔中尉为法,道俗齐整。”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羨何况余人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密令沙门明藏著《佛性论》而署己名,传诸江表。子达拏年十三,暹命儒者权会教其说《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令达拏升高座开讲。赵郡睦仲让阳屈服之,暹喜,摧为司徒中郎。邱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高 隆之亦言宜宽政网,去苛察法官,黜崔暹,则得远近人意。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乃流暹于马城。寻迁太常卿。十年,以疾卒,帝抚灵而哭。赠开府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B.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C.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D.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定,东魏孝静帝的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台,此处指的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度支尚书,古官职名,通常管理贡赋、税租和政府财政,有的朝代也管理民政事务。
D.开府,此处为赠衔。原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像三公、大将军等均可开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知人善任,颇为大度。他向朝廷举荐人才,很有识人之明,当被自己举荐的人诋毁时,也能平心静气。
B.崔暹际遇不凡,颇知进退。他出身高贵,才能出众,多次受到的赏识,面对魏帝的称赞,他谦卑恭谨,应对得体。
C.崔暹贪图虚名,滥用权力。他在别人的作品上署名,广为传播,以权谋私,助其子扬名,提拔曲意逢迎之徒。
D.崔暹执法严明,遭受打击。他弹劾权贵,执法苛严,被宿敌司马氏攻击,显祖即位后,蒙冤受屈,被流放马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
(2)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也。少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高祖相结托,分义甚深。孝昌中,北州沦陷,子如携家口南奔肆州,为尔朱荣所礼遇。荣以子如明辩,能说时事,数遣奉使诣阙,多称旨,孝庄帝亦接待焉。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葛荣平,进爵为侯。元颢入洛,人情离阻,以子如曾守邺城,颇有恩信,乃令行相州事。颢平,征为金紫光禄大夫。

尔朱荣之诛,子如知有变,自宫内突出。至荣宅,弃家随荣妻子与尔朱世隆等走出京城。世隆便欲还北,子如日:“若必走北,即恐变故随起,不如分兵守河桥,回军向京,出其不意,或可离溃。假不如心,犹足示有余力,使天下观听,惧我威强。”于是世隆还逼京城。高祖起义信都,世隆等知子如与高祖有旧,疑虑,出为南岐州刺史。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天平初年,除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共朝政,甚见信重。高祖镇晋阳,子如时往谒见,待之甚厚,并坐同食,从旦达暮,及其当还,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赉遗,率以为常。

子如性滑稽,不治检裁,言戏秽亵,识者非之。而事姊有礼,抚诸兄子慈笃,当时名士并加钦爱,世以此称之。然素无鲠正,不能平心处物。世宗时,中尉崔暹、黄门郎崔季舒俱被任用。世宗,暹等赴晋阳。子如乃启显祖,言其罪恶,仍劝诛之。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宜。久之,犹以先帝之旧,拜太尉。齐天保三年十二月廿五日,以疾薨于邺城,时年六十四,曰文明。

(节选自《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小题1】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B.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C.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D.子如愤恨/泣涕自陈/而不获免/高祖入洛/子如遣使启贺/仍叙平生旧恩/寻追/赴京以为大行台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昌,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
B.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为供职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命。
C.崩,古代帝王、王后、侯王的死叫“崩”,大夫的死叫“卒”,士的死叫“不禄”。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子如能言善辩,擅于分析形势。他能说会道,多次被尔朱荣派去京城禀报情况;尔朱世隆逃出京城后想北归,他分析北归与回京两种情况,劝服他率兵攻击京城。
B.司马子如重情重义,不顾个人安危。他曾投靠尔朱荣并受到重用,在尔朱荣被诛杀时,他从宫中直接奔到尔朱荣家,抛弃自己的家带着尔朱荣的妻子儿女等人逃出京城。
C.司马子如喜好交游,高祖待他深厚。他喜欢和豪杰结交,和高祖情分匪浅;高祖镇守晋阳时,他前去投靠,和高祖一起吃饭,整日长谈,受到了高祖的礼遇。
D.司马子如言行放诞,非常照顾家人。他生性善辩,行事不加以检点节制,受到人们的指责:但他侍奉姐姐、教养子侄都十分尽心,当时名流和世人因此称赞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荣之乱,相州孤危,荣遣子如间行入邺,助加防守。
(2)其后子如以马度关,为有司所奏。显祖引子如数让之,因此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