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柳州:柳宗元被贬之地。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的四个朋友分别被贬之地。这五地同属于蛮荒的南方边远州郡。
(1)请概括出诗的中间两联在写景上的顺序特点。(不超过20字)
 
 
 
 
 
 
 
 
 
 
 
 
 
 
 
 
 
 
 
 
 
(2)请简析“共来百越文身地”一句在结构中的作用。
(3)诗的题目中有朋友之“寄”,而诗的尾联却说“犹自音书滞一乡”的“不寄”,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06 03:06: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得西山后八日,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不可数。其嵚然②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之状。②嵚然:山石高峻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口西北道二百步   沿着
B.不可数     大概
C.而不售     卖,出售
D.以兹丘之下 效法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兹丘之胜   《诗》可
B.即取器用   洗盏
C.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是果有遭乎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明写的是小丘的遭遇,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自身的遭遇。
B.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
C.“果有遭”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是它有了好的际遇,得到了赏识,二是说自己的遭遇同小丘一样,得到了朝廷的赏识。
D.“争为奇状者”的“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顽强地抗争逆境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也可看作是作者自身品格的写照。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①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登于山。

②丘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未能至焉。

③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石之突怒偃蹇……不可数 殆:大概、或许
B.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  效:呈现
C.虽古好事之士,未能至焉 或:有的人
D.余怜而之     售:卖,出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石突怒偃蹇  ②虽古好事士  ③彼童子师  ④不如登高博见也
A.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写了一个具有胜景却沦为弃地的无名小丘,并叙述了独游小丘时所享有的佳趣,以及由之而兴起的感叹。
B.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传神的比喻,描摹了嘉木、美竹、奇石,赋予了万古如常的静物以鲜活的动态,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C.作者反复描写小丘的美景,以及游览时的惬意,极力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满足感,他那遭贬的失意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D.作者在文中称“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遂为小丘撰文志贺。在欣喜与小丘的遇合中,多少隐喻着自我的感慨,可见文章意蕴的深广,更可见文章的深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注)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咸怃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节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注)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顾其中,未见可者 师:学习
B.为众人师且不敢 众人:许多人
C.天下不以郑尹 非:责怪
D.虽敢为师  仆:谦称,指自己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柳宗元直接拒绝为师的一组是(   )
①仆自卜固无取
②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③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
⑤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⑥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很有自知。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直言拒绝了韦中立。
B.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多方面说明了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C.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相互交往,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狗”的惊怪狂叫。
D.柳宗元提倡师道。对反对师道的人,无论从形象和用词上,都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吠日蜀犬、吠雪越犬,冷嘲热讽,可见其批判的尖锐与力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2)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