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旅怀

崔 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近体诗是指形成唐代的格律诗体,又称今体诗,包含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诗中句数、字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本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B.诗的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的意境,情与景交融为一体。
C.本诗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每联都有关键词语照应题目,紧紧围绕诗题来写,如首联的“东风”,颔联的“万里”,颈联的“故园”,尾联的“不归”等。本诗在使用的表达技巧方面处处都有精妙之处。
D.尾联诗人说“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意思是只是不想家罢了,要是想回,随时都可以,表明诗人已经释怀,心境陡转,还赞美起了家乡的风景来,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情怀。
E.这首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结,意境深婉、情调沉郁;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小题2】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10 09:17: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劝质,凌厉风霜,则思厉节操,处坚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出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取材于元戴良《爱菊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 (2)与为忘形交者( )
(3)则思厉节操 ( ) (4)若相磋以道,相以德 (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学广闻多   仰视,俯而思
B.夫如是,菊也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贤也吾爱   皆出于此乎?
D.有则必为先生之爱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小题3】用“/”为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
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
【小题5】作者借骆先生这一形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瑀伯瑜,吴兴武康人也。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狱。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齐尚书左丞殷沵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曰:“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司徒竟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扬州部传从事。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乃令瑀专知州狱事。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帝益善之。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粟,女子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随陈伯之军至江州。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伯之遂降。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帝以为能。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姓甚患之。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辄加榜捶。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天监八年,因入咨事,辞又激厉。颖达作色曰:“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谓人曰:“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是日于路为人所杀,多以颖达害焉。子续累讼之。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B.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C.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D.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一般有关联。
B.领,为“兼任”之意,一般指兼任较大官职。行、权、署等也有此意。
C.母忧,指遭遇母亲丧事,子女要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应考。
D.权右,古代尊崇右,以右为尊贵的地位,所以,旧指势力强大的家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瑀勇气过人,陈请救父。他父亲受萧景素牵连被定罪拘囚。沈瑀到官署为父申诉,使之得以免罪,并因此闻名。
B.沈瑀才干卓越,为政有方。“送人丁”快而无怨,“筑赤山塘”节省费用数十万,“催督运输”使军国都能获益。
C.沈瑀法令严明,不畏权贵。做余姚令时,畅通诉讼之路,抑制豪强,让其老少服役,使“权右屏迹”,解百姓之患。
D.沈瑀坚持正义,死而后已。他趁着入府商议事情,言辞激切严厉,得罪萧颖达,后来在路上被萧颖达暗中派人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
(2)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