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部,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表现了对边地少数民族饱受战争之苦的同情。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句中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
E. 诗人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小题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15 06:10: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枕中记

唐沈既济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俄见卢生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生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崔氏女,生大悦。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将殁,上疏。诏曰:“卿俊德,作朕元辅,期于有瘳。”是夕,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稽首再拜而去。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B.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C.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D.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黍:谷物名,其籽实煮熟后有黏性,可酿酒、做糕等。今北方谓之黄米。
B.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C.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也可以称皇帝的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人生得志,连升官职。到家第二年考中进士并多次升官;三年过后,调出京城,升任不同官职,后应皇帝的命令担任京兆尹。
B.卢生有将帅之才,深得皇帝信任。卢生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大破戎虏,拓展了疆土,建筑了三座大城来把守要害,边境的百姓都歌颂他。
C.卢生仕途失意,心生悔意。同僚诬陷他和边疆的将领勾结而图谋不轨,官吏跟着他到他家将他抓起来,故卢生很后悔做官。
D.吕翁点醒卢生,人生如梦。当卢生醒来时,吕翁对他说:“人生所经历的,不过如此啊。”卢生惆怅良久,磕头拜了两拜后离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2)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