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唐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薜荔墙帷。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
B.诗歌将山、水、竹、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全诗前写景后叙事,句法工整,静中有动,幽而不寂,艺术感染力较强。
C.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
D.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05 03:03: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铉,宝鼎,勃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余便通。家素贫,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虯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第。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年二十七,归养二亲,因教授乡里。生徒恒数百人,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举秀才,除太学博士。及李同轨卒,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徵诣晋阳。时中山石曜、北平阳绚、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广平宋钦道及工书人韩毅同在东馆,师友诸王。铉以去圣久远,文字多有乖谬,于讲授之暇,遂览《说文》《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子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草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宗惠振官俱至国子博士。

(选自《北史·李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正国子博土/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B.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C.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D.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叫表字,通常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论语》,孔子的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录结集,相传由孔子编写而成。
C.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也可以用来指优秀人才等。
D.六艺,通常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铉幼时家贫,非常喜欢学习。因为家中贫穷,他便常常在春夏时节参加农业劳动,到了冬天才入学学习;为了学习知识,他曾经拜多人为师。
B.李铉教授弟子,成效颇为显著。回家奉养双亲时,他曾在乡里教授弟子,学生数量常常达到几百人,燕赵一带能谈论经籍的,多出自他的门下。
C.李铉撰定典籍,因饱学被选用。他编定《孝经》等三十余卷;李同轨去世后,齐神武帝亲自在京城精选饱学之士教育皇子,他被齐神武帝选中。
D.李铉治学严谨,修改经籍谬误。他认为距离文学先圣所处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经籍中文字多有错误,于是就在空暇时删改六艺经注中的错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
(2)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尚之传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父叔度,恭谨有行业。姨沛郡刘瑋,与叔度母情爱甚笃。叔度母早卒,奉姨若所生。姨亡,朔望必往致哀.并设祭奠,食并珍新,躬自临视。若朔望应有公事,则先遣送祭,皆手自料,流涕对之。公事毕即往致哀,以此为常。至三年服。义熙五年,吴兴武康县人王延祖为劫,父睦以告官。新制:“凡劫,身斩刑,家人弃市。”睦既自告,于法有疑。时叔度为尚书,议曰:“设法止奸.必本于情理,非谓一人为劫,阖门应刑。所以罪及同产,欲开其相告,以出造恶之身。睦父子之至,容可悉共逃亡,而割其天属,还相缚送,解腕求存,于情可愍。并合从原。”从之。后为金紫光禄大夫,吴郡太守。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尚之少颇轻薄,好樗蒲,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宋武帝领征西将军,补主簿。从征长安,以公事免,还都。因患劳病积年,饮妇人乳乃得差。少帝即位,为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义真与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等不协,每有不平之言。尚之谏戒不纳。义真被废,入为中书侍郎。迁吏部郎。告休定省,倾朝送别于冶渚。及至郡,叔度谓曰:“闻汝来此,倾朝相送,可有几客? ”答曰:“殆数百人。”叔度笑曰:"此是送吏部郎耳,非关何彦德也。”后拜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
二十八年,为尚书令、太子詹事。二十九年致仕.于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文帝与江夏王义恭诏曰:“羊、孟尚不得告谢,尚之任遇有殊,便当未宜申许。”尚之还摄职。羊即羊玄保,孟即孟觊。尚之既任事,上待之愈隆,于是袁淑乃录古来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焉。
(选自《南史》卷三十列传第二十)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姨沛郡刘玮 适:(女子出)嫁
B.皆手自料 简:选择
C.至三年服 竟:结束
D.有几客 可:可能
【小题2】选出对文中双下画线词语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朔望,是古代一个特定的日子,即指旧历每月的十六日。
B.搏蒲,一种古代博戏,博戏中用于投掷的骰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称樗蒲或搏蒲。
C.定省,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文中指何尚之(向上级提出)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从小姨妈对何尚之特别关爱,所以姨妈死后,何尚之对她祭奠之事特别上心,即便有公事,他也不忘选送祭品。
B.何叔度认真分析了法律同坐的初衷以及王延祖父亲告发自己儿子的原因,认为父亲捆送儿子到官府,这从情理上是值得同情的,也应该原谅。
C.何尚之少年时候行为不端,等到长大后,他却能痛改前非,践行正道,凭自己的操行志向被人称赞。
D.尽管何尚之写了《退居赋》,也提出了辞官还家的请求,但一些人却认为他并不能坚守自己的志向,也因此受到别人嘲笑。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法止奸,必本于情理,非谓一人为劫,阖门应刑。
(2)此是送吏部郎耳,非关何彦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