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小题2】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1-10-20 10:5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
张说
公名震,字元振,阳曲人也。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十六入太学,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不问姓名,以车载去,一无所留,深为人诮。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
十八擢进士第,授通泉尉。尝铸钱,掠夷人财,以济四方。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语至夜,甚奇之。令录旧文,上《古剑歌》,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
景龙年,授安西大都护。时乌质勒恃众倨傲,不屈朝廷,纵兵远掠。公率麾下数十骑,径入部落。乌质勒出迎,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不觉屈膝下拜。公宣国威命,抗声与语,自朝至暮,雪深尺馀,竟不移足。质勒久拜伏。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质勒久跪雪中,仓卒疾发,是夜暴卒。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
会太平公主潜结凶党,谋废皇帝,诸相皆阿谀顺旨,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诸相皆窜,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独知政事。
寻兼行军大元帅,是岁,大征兵众,阅武骊山,令公节度。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上怒曰:“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旋改饶州司马。未至,卒于道,时年五十八。
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言行忠正,居取俭约。公务之暇,手不释卷。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藁草,不以语人,故莫之知也。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谋盖于魏宏亮矣。”事父母以孝闻,有集二十二卷。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家信至   信:书信。
B.则天览而佳之 佳:称赞。
C.抗声与语     抗:高。
D.独知政事     知:主管。
【小题2】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西汉最早在京师设立太学。
B.进士:是殿试及第者之称,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称为进士。
C.安西大都护:是唐朝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长官的名称。管辖天山南北至葱岭以西地区。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中书省下属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
(2)元振正直齐於宋璟,政理逾於姚崇,其英谋盖于魏宏亮矣。
【小题4】郭震的治理边疆的才能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祐,字承先。祐性聪敏,有行检,及长,有膂力。周文召为帐下亲信。侯莫陈悦害贺拔岳,诸将迎周文,周文将赴之。夏州首望弥姐、元进等阴有异计。周文微知之,召元进等入计事,既而目祐。祐既出外,衣甲持刀直入,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伏诛。于是与诸将盟,同心诛悦。周文以此重之,谓祐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后从禽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又从战河桥,祐下马步斗,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祐怒之曰:“丞相养我如子,今日岂以性命为念?”遂率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呼,杀伤甚多。敌以其无继,围之十余重。祐乃弯弓持满,四面拒之。东魏人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祐。去祐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祐曰:“吾曹性命,在此一矢耳,岂虚发哉!”敌人可十步,祐乃射之,中其面,应弦而倒。以功进爵为公,授京兆郡守。高仲密举北豫来附,周文率军援之,与齐神武遇于芒山。祐时著明光铁铠,所向无敌。齐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皆避之。遭父忧,请终丧圮,弗许。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周文不豫,祐与晋公护侍疾。及周文崩,祐悲慕不已,遂得气疾。周孝闭帝践祚,拜少保。祐与尉迟纲俱掌禁兵。时帝信任司会李植等,谋害晋公护。祐每泣谏,帝不听。寻而帝废。明帝之为公子也,与祐特相友昵,及即位,礼遇弥隆。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茄送祐还宅。祐以过蒙殊遇,常辞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愿结于权要。祐少与乡人李穆布衣齐名,常相谓曰:“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言讫,各大笑。后皆如言。及从征伐,为士卒先。军还,诸将争功,祐终无所竞。所得禄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无余财。
(选自《北史·蔡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B.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C.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D.御膳每有异味/辄以赐祐/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祐还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古代官员的父母如若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三年。
B.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C.“婚姻”释义复杂,有时候把新郎的父亲称为“姻”,把新娘的父亲称为“婚”。
D.“布衣”顾名思义就是布做的衣服,古人常常借“布衣”来指普通的平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祐自幼聪颖,屡建奇功。蔡祐长大后臂力国人,他对待周文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惟命是从,生擒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都立有战功。
B.蔡祐作战勇敢,所向无敌。每次打仗,他总是亲率士兵,和士兵一齐大声呼喊,敌军见到他以后,都说蔡祐是一只铁打的猛兽,纷纷躲避。
C.蔡祐头脑清楚,不结权贵。明帝对待蔡祐,常常礼遇有加,但他不愿过多地蒙受皇帝的宠爱,常借病躲避,甚至不愿与权贵结为儿女亲家。
D.蔡祐少有大志,不贪财物。他少年时与李穆常互相告诫,大丈夫要建立功名。所得俸禄,都分给宗族里的人,去世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伏诛。
(2)祐曰:“吾曹性命,在此一矢耳,岂虚发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古代任职授官用词很有讲究,如“拜、授、除”是授予官职,“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罢、黜、夺、免”是解除官职。
B.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故言行在所,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朕,第一人称代词,自古为皇帝自称,“孤”、“寡人”等词也常用以皇帝自称。
D.崩,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B.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C.乐运秉性刚直,但仕途坎坷。他曾身居谏官之职,秉性刚直,直言敢谏,但也因此被人排斥打击,退而录夏、殷谏争事而成《谏苑》。
D.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