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 毁
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重以周 责:责备
B.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弱点
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闻:声望
D.是故事修而谤兴 修:治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早夜以思 其责己也重以周
B.吾未见其尊己也  去其不如舜者
C.而我乃不能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必其人之与也    不与同其利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分析揭示了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懒惰和嫉妒。
B.文章高度赞扬了“古之君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抨击了惯于“怠”与“忌”、好说别人坏话的“今之君子”,呼吁社会改变“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嫉贤妒能的坏风气。
C.作者认为,君子要求自己应严格而全面,要求别人应宽容而简约。国家当中居于上位想要有所作为的人,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他的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得好了。
D.文章采用比较对照的论述方法和并列双行的结构方式,排比成篇,层层紧逼,处处呼应。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2 05:0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利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B.水,水为之,而寒水。  今乏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C.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就使然也。 欲人无惑也难矣!
【小题3】将选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矣。 惑,疑惑。
B.郯子之, 其贤不及孔子。 徒,门徒,弟子。
C.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记载,传记
D.余其能行古道。 嘉,夸奖,赞许。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巫医,懂医术的巫师。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百工,各种工匠。
C.“古文”是指唐代以前,从先秦、两汉直到两晋的散文。
D.六艺,按古代的说法,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是能传授道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只帮助小孩学习文章中的文句。
B.那些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不仅己不从师,反而讥笑他人从师学习。他们认为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C.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几个人道德才智赶不上孔子高,但有一技之长,所以孔子愿意向他们学习。
D.年少的李蟠喜欢古人的文章,普遍地学习了六艺的经文传文,未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谦恭地向韩愈学习求教。韩愈觉得他能遵从古代的道理,就写这篇文章来鼓励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佘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雏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B.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C.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D.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 庙朝:宗庙和朝廷,特指君主听政的地方。
B. 粉白绿者,列屋而闲居 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的颜料。
C.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黜陟:封建时代官员降职
D. 吾车兮秣吾马 膏:油脂,这里用作动词,指用油润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只能退而归隐,做一名山林隐士,但这也不失为大丈夫所为。
B. 这篇赠序不是像常见的赠序那样对受赠名进行赞颂、勖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发过的议论来赞颂李愿,写法可谓别出心裁。
C. 文中极力赞美隐居的清高,称道隐居的乐趣,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去做隐上,据此我们可以推测,作者在当时也不甚得志。
D. 本文把当时官场的得意者和拼命钻营者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并对二者给予无情的批判,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2)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苏武传》)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5)公诚能驰一个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本段教材中未选)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曲中 规:规则
B.君子非异也 生:出生
C.今之众人 众人:众多的人
D.不相师 耻:以……为耻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用了“比喻论证法”,强调思考的重要;《师说》用了“对比论证法”,强调从师的重要。
B.《劝学》开篇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实则是荀子借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之口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C.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韩愈认为要“从师”,其实,“从师”也可说是“善假于物”的表现。
D.《劝学》选文“南方有鸟焉……”一段进一步深化“善假于物”的议论,提醒君子特别要对“所假之物”进行选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