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①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注】】 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的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三、四两句叙述世俗之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途,两相对照,别有一种韵味。
B.五六句是写暮霭中朦胧的山树在月光下逐渐变得清晰,诗人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当年庞德公隐居之处。
C.末二句的“幽人”在这里是指庞德公,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只有山林为伴,过着隐居的生活。
D.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在喧嚣和宁静的对照中表达了自己看破红尘,决心遁人空门的出世情怀。
E. 诗的前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 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
【小题2】请简要赏析“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两句的表达技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14 10:05: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注】,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桀《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B.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C.颔联语势趋向自然平缓,晚风吹来,两岸树叶萧萧风鸣;月光之下,一叶孤舟漂荡。在月光下,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明月相伴,愁情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D.诗人之所以潸然泪下,除了思念家乡、怀念故人外,可能也在感伤自己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
E. 诗人精于艺术构思,整首诗在用笔上经营锤炼。无论是开头的景物描写,还是后半部分的情感表达, 诗人都在遣词用句上精心雕琢,讲求用笔上的浓而重。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是怎样抒情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作者不再追求仕进,甘愿淡泊,志在归隐的情感。
B.颔联具体回忆了为官失意的缘由,其中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通伯乐的委屈。
C.尾联中的“虚”字既写出了院落静夜的空寂,也表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落寞。
D.本诗语言看似浅近、明白如话,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语涉数意,悠远深厚。
【小题2】“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一联中,“白发”、“青阳”,本是无情之物,作者缀以“催”“逼”二字,则情感尽出,下列诗句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项是
A.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B.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小题3】本诗与下面王维的《终南别业》均为归隐之作,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者表达感情的不同之处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小题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孔子在《易经·系辞下传》中说“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古人在诗文创作中自觉实践这个方法,感天地悟人生的诗文名句不胜枚举:王羲之在修禊日里“仰观宇宙之大,  ① ”游目骋怀,喜极而悲;王勃在滕王阁上,“披绣闼,  ② ”,望闾阎扑地,观舸舰迷津;这一边,苏轼在《前赤壁赋》中面对浩渺长江,喟然长叹,感慨人生短暂“  ③   ④ ”;那一边,王安石“于是叹焉”,凝眉深思,“  ⑤ ,往往有得,  ⑥ ”。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