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黄 河   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此诗借事寓意,首句以“阿胶”为喻,生动描绘了读书人蜂拥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
B.“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
C.“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
D.“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足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人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
E. 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8 04:05: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各小题。
鹦鹉
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 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罗隐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去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中。诗人劝慰:切莫感叹自己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
B.诗人罗隐劝诫鹦鹉说话不要过于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其实也是在劝自己,因为语言不慎,足以招致祸患。
C.白居易诗中的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喂养,更加鲜红艳丽,巧言善语,深得主人的怜爱。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
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耐人咀嚼;白诗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
【小题2】这两首诗词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英雄之言

唐 罗隐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平盗也。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室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附):

(一)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本纪》

(二)高祖常①繇②威阳,纵观③,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本纪》

(注):①“常”通“尝”。②“繇”通“徭”。③纵观:意思是任人随意观看。

【小题1】附文选自《史记》,它是一部________通史,“本纪”多是历代________传记。
【小题2】找出《英雄之言》一文中体现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句子。
【小题3】在附文中,主要通过简洁的语言描写刻画出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分别写出。
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暴露出了项羽、与刘邦什么样的共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