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注】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浏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东风喻指春天。
C.颔联极写所见之美。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淡烟乔木隔绵州”一句,点明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小题2】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5 01:48: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杂说

 罗隐

珪璧之与瓦砾,其为等差,不俟言而知之矣。然珪壁者,虽丝粟玷纇,人必见之,以其为有用之累也;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是以有用者丝粟之过,得以为迹;无用者具体之恶,不以为非。亦犹镜之与水,水之于物也。

泓然而可以照,镜之于物,亦照也。二者以无情于外,故委照者不疑其丑好焉,不知水之性也柔而婉,镜之性也刚而健。柔而婉者有时而动,故委照者或摇荡可移;刚而健者非缺裂不能易其明,故委照者亦得保其质。

(注释)①珪璧:一种玉器。  ②丝粟玷纇:丝粟,细小。 玷纇:瑕疵,缺点。  ③阜积甃盈:阜,山。 甍,井。  ④具体:全体。

【小题1】第一段以“珪壁”比喻___________,以“瓦砾”比喻_________。
【小题2】对“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
B.那些瓦砾,虽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嗤笑它的本质,就在于知道这不能改变它无用的事物。
C.那些瓦砾,虽说堆积如山,人们不会指出它的本质瑕疵,是因为知道这不能损害它无用的本性。
D.那些瓦砾,纵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嘲讽它的本质缺点,就在于知道这不能伤害它无用的事物。
【小题3】分析第二段中镜与水的异同。
【小题4】概括两段文字的观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英雄之言

唐 罗隐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平盗也。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室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附):

(一)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本纪》

(二)高祖常①繇②威阳,纵观③,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本纪》

(注):①“常”通“尝”。②“繇”通“徭”。③纵观:意思是任人随意观看。

【小题1】附文选自《史记》,它是一部________通史,“本纪”多是历代________传记。
【小题2】找出《英雄之言》一文中体现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句子。
【小题3】在附文中,主要通过简洁的语言描写刻画出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分别写出。
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暴露出了项羽、与刘邦什么样的共同本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各小题。
鹦鹉
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 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罗隐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去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中。诗人劝慰:切莫感叹自己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
B.诗人罗隐劝诫鹦鹉说话不要过于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其实也是在劝自己,因为语言不慎,足以招致祸患。
C.白居易诗中的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喂养,更加鲜红艳丽,巧言善语,深得主人的怜爱。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
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耐人咀嚼;白诗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
【小题2】这两首诗词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