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歌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塞外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见边,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发生战争的战场,见到临洮,自然会联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的战争。
D.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E. 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场遗迹的描写,侧面表现主题。
【小题2】试描述本诗前四句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5 09:03: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
①
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 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
②
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 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按内容分类,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1)诗中的送别发生在什么季节?
(2)诗中哪个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的感受,更写出了此时与朋友分离时的内心感受?
【小题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C.七八两句以抒情和深刻的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中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D.本诗以长城为背景,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E. 此诗运用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构思上用侧面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小题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同类题4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D.华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此篇当为悼亡之作。诗人与妻子王氏伉俪情深,在诗人作此诗的几年前王氏遽尔病逝。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起笔背离题意,写“不曾愁”,最后写“悔”,表现了闺中少妇的心理变化,
B.王诗写少妇蓦然触见“陌头杨柳色”而幡然醒悟,旨在表现少妇对夫婿功名不遂的怨悔。
C.李诗开篇把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诗人的刻骨思念有关。
D.李诗与其《无题》诗“春蚕”“蜡炬”两个比喻句所含情意相类似,比王诗更显沉痛。
【小题2】有人说古典诗词“教你如何优雅地说‘我想你”’。请从抒情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昌龄(690-75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