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淳厚。③谯周: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1 05:3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①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②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人,声绩显著。”

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循吏》

(注)①开皇:与后文的”仁寿”、”大业”等皆为隋年号。②饘:稠粥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B.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C.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D.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孝廉”是汉朝时候的选官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射策,是一种射箭的运动项目。是古代科举取士武科的项目。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做、称为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景茂自小好学,博涉经史。在南北朝时期,他多次任职,并因有才能而受人称道。
B.公孙景茂任息州刺史期间适逢平陈之役,出征的士兵有不少人患病,公孙景茂裁减自己的俸禄,筹资钱备办米粥、汤药来接济病者,救活了上千人。
C.公孙景茂任道州刺史期间虽年事已高,但喜欢单骑巡视,挨家挨户地调查百姓的生活状况。对家庭事务处理得好的,他给予公开表扬;对犯错或作恶的,则立刻公开批评教育。
D.公孙景茂担任几任刺史都勤政爱民,有德政于民,在任上曾得到皇上的褒奖和特殊的礼遇,身死之日,有许多百姓赴丧恸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炀皇帝,讳广,高祖第二子也。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初,上自以藩王,次不当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时高祖雅信文献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内多嬖幸,以此失爱。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倾心与交。中使至第,无贵贱,皆曲承颜色,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又常私入宫掖,密谋于献后,杨素等因机构扇,遂成废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遂践峻极之崇基。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书》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 令闻:美好的名声
B.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 谢:谢罪
C.课天下富室。 课:征收赋税
D.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坐:犯罪、判罪
【小题2】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B.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C.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D.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年少时聪慧且外表英俊,擅长写文章,为人深沉稳重,是朝廷和民间都信服期待的人。
B.隋炀帝善于伪装,在隋文帝到他府第时,见到他的乐器大多断了弦且蒙上尘埃,就好像没有使用一样,隋文帝认为他不喜好歌舞乐妓,对此很欣赏。
C.史学家引用《尚书》中的话,认为隋炀帝后来遭遇黎民愤怒怨恨,国家败亡土崩瓦解,自己被擒,都是因为他自己欲望没有节制,掩饰奸邪过错导致的结果。
D.隋炀帝生性狡诈诡谲,凡他宠爱的人,都不让人知道他的欲望。每到一处,当地的郡县管理,都争着给他进献美食,进献得多的就得到提拔升官,进献得少的简陋的就被判罪。
【小题4】把三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2)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
(3)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孝穆幼而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在任未几,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骑常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遣使贻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太祖嘉之,赐书曰:“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于是征拜京兆尹。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称藩,来附,时议欲遣使,慎选行人。太祖历观内外,无逾孝穆者。十六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军次潼关,命孝穆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掌众务。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孝穆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孝闵帝践祚,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晋公护为雍州牧,辟为别驾,又以疾固辞。武成二年,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保定三年,出为宜州刺史,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历数州,皆有政绩。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赠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州/ 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就是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任为官。
C.下车,原义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指官吏视察民情。
D.乞骸骨,大臣老了请求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B.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C.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若谊字道机,河南洛阳人也。祖伏连,魏云州刺史。父统,右卫将军。谊性刚果,有干略。在魏,以功臣子赐爵容城县男。累迁大都督、尚食典御。周太祖据有关中,引之左右。尝使诣杏城,属茹茹种落,携贰屯于河表。谊因譬以祸福,诱令归附,降者万余口。太祖深奇之,赐金银百两。齐遣其舍人杨畅结好于茹茹,太祖恐其并力,为边境之患,使谊聘茹茹。谊因啖以厚利,茹茹信之,遂与周连和,执畅付谊。太祖嘉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周闵帝受禅,除司射大夫,改封霸城县子。后历灵邵二州刺史,原信二州总管,俱有能名。其兄敦,为金州总管,以谗毁伏诛。坐是免职。
武帝亲总万机,召谊治熊州刺史。平齐之役,谊率兵出函谷,先据洛阳,即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齐范阳王高绍义之奔突厥也,谊以兵追之,战于马邑,遂擒绍义。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开皇初,入为右武候将军。河间王弘北征突厥,以谊为副元帅。军还,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岁余,拜华州刺史,改封海陵郡公。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谊素有威名,拜灵州刺史,进位柱国。谊时年老,而筋力不衰,犹能重铠上马,甚为北夷所惮。数载,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谊家于郊外构一别庐,多植果木。每邀宾客,列女乐,游集其间。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贺若谊传》,有删改)
注:茹茹:即柔然,北方草原上的部落制国家。携贰,离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B.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C.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D.高祖为丞相/拜亳州总管/驰驿之部/西遏司马消难/东拒尉迥/申州刺史李慧反谊/讨之/进爵范阳郡公/授上大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关中地区南倚秦岭山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B.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也指同一朝代,旧皇帝让位给新皇帝。
C.突厥:我国古代游牧民族,也是西北草原地区继匈奴等以后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谊才干突出。他到有离心的柔然部落做工作,说服一万多人归附朝廷,被授任司射大夫;他在灵、邵等地任职时,都有能干的名声。
B.贺若谊建立战功,他率军出函谷关,参加平定齐的战斗,后追击逃奔突厥的齐范阳王高绍义,在马邑作战,抓获高绍义,进位大将军。
C.贺若谊仕途多变,他先后被封为男、子等爵位,担任过多个重要官职,但是也有不顺的时候,他曾被哥哥牵连被免职,后又因亊被免职。
D.贺若谊宝刀不老。在突厥成为边境祸患时,他因一向有威名而被任用为灵州刺史,虽然年老,但体力强健,不减当年,北夷非常害怕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因啖以厚利,茹茹信之,遂与周连和,执畅付谊。
(2)谊家于郊外构一别庐,多植果木。每邀宾客,列女乐,游集其间。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②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④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再婚。 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后刘终,服阕  服阕:服丧期满B.齐桓得管仲而霸 霸:称霸
C.而憎疾从事   疾:痛恨D.华善之 善:好,对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感恋弥至,遂以成疾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之二虫又何知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后卒于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
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免职。
【小题4】对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B.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C.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D.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3)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