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bì:薜荔墙帷。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了谷口书斋的清幽雅致,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来实现的。
B.首句中的“带”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描绘了山泉萦绕着小屋、云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的景象,起笔不凡,境界雄浑。
C.颔联先突出了竹林山色让人心生同情,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色彩感。
D.颈联中“闲”和“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写鸟、花表现了书斋的清新宜居。
E. 诗歌将山、水、竹、鹭、花人格化,写得极富感情。全诗均为写景,句法工整,静中有动,幽而不寂,体现出新奇清淡的诗风。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15 11:0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房陵王杨勇,小名睍地伐。周世以武元军功,封博平县侯。及文帝辅政,立为世子,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为洛州总管,总统旧齐之地。后征还京师,进上柱国、大司马,内史御正,诸禁卫皆属焉。文帝受禅,立为皇太子,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贽决。帝欲徙人北实边塞。勇上书谏,以为:“恋土怀旧,人之本情,波迸流离,盖不获已。有齐之末,主暗时昏,周平东夏,继以威虐,人不堪命,致有逃亡。若假以数岁,沐浴皇风,逃窜之徒,自然归本。令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上览而嘉之,遂止。勇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尝文饰蜀铠,帝见而不悦,因诫之曰:“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恐汝忘昔时之事,故赐汝旧刀一枚,应知我心。”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帝知之,曰:“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下诏:“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后晋王广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后始构夺宗之计。勇知其谋,计无所出。晋王又令段达私货东宫幸臣姬威,令取太子消息,于是内外諠谤,过失日闻,帝惑之。开皇二十年九月,帝曰:“此儿不堪承嗣久矣。今欲废之,以安天下。”左卫大将军元旻谏曰:“废立大事,天子无贰言。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辞直争强,声色俱厉,帝不答。时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于是勇及诸子皆被禁锢。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时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申冤,皇太子广遏不得闻。帝遇疾而崩,广秘不发丧,矫诏赐勇死,追封房陵王,不为立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注)①睍:音xiàn。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B.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C.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D.我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帝/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人之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出来做官。文中“出”就是后一种意思。
B.领:指兼任官职,一般为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文中内史御正官级低于大司马。
C.受禅:上古时推荐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退让给的帝位。
D.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勇在北周时多次被晋封,颇受赏识。因武元军功被封为博平县侯,文帝辅政时,拜大将军,封长宁郡公,后又晋上柱国等职,并统领京师所有的禁卫军。
B.杨勇了解时局,遇事有见地。文帝欲迁百姓充实北部边地,杨勇认为主暗时昏才使百姓流离失所,如能使百姓沐浴恩德,他们定会返归本土,移民入边劳民伤财。
C.杨勇喜奢华铺张,受到训诫,杨勇曾因装饰一件蜀地的铠甲,受到文帝告诫,后又因摆设宴乐接待朝臣,被文帝斥责违背礼制,下诏令其停止。
D.杨勇率直任性,遭人构陷。杨勇行事直率,加之晋王杨广构陷,致使朝廷内外诽谤不断,文帝被谗言迷惑,不理睬左卫大将军元旻劝谏,废除他太子之位,下旨将他赐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勇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是后时政不便,多所损益,帝每纳之。
(2)杨素舞文锻炼,以成其狱,勇由是遂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作者简介: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澧阳(今湖南澧县)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与兄李宣古俱以诗名。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了秋季,在远离家乡的并州,看到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不由的思念起故乡。
B.颔联中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城之中,吹角声起,骑兵几人,射雕而还,孤独的处境与英雄的豪情一并呈现,对比之中,更是凸显英雄气概。
C.颈联从近处写起,军营的帐幕,远处的流水,更遥远的山峦,以及那些从山峦山正在归家的牛羊。从而含蓄地表达出征人的思想之情。
D.这首诗歌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借边塞之境,写战争,写思乡,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边塞诗歌。
E.本诗当中出现的一些意象,是边塞诗歌常用的意象,例如:孤城、吹角、骑兵、大雕、帐幕、牛羊、烽火。这首诗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表现了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宣泄了对黩武开边的不满。
【小题2】尾联写到“征人正垂泪”,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