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物逆旅 ②百代过客 ③会桃花芳园 ④序天伦乐事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③④全都相同
【小题2】下列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真是有所凭借的
B.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真是有原因的
C.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确是有所凭借的
D.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确是有原因的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心态的一组是(   )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同《兰亭集序》一样,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李白与堂弟们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但不足以掩盖其豪情逸兴。
C.本文重点写景,辅以叙事、抒情。作者以诗笔行文,充满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诗一样飘逸俊爽。
D.本文引用了不少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题5】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6】本文和《兰亭集序》同是记叙宴饮之乐的序文,但表达的生命观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1 11:04: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吁嚱(xū)   石栈(zhàn)   秦塞(sài) 抚膺(yīnɡ)
B.巉岩(chán) 吮血(shǔn)   鱼凫(fú) 崔嵬(wéi)
C.江渚(zhǔ)  颔联(hàn)    潦倒(liáo)    颈联(jǐnɡ)
D.万壑(hè)   飞湍(tuǎn)   萦回(yínɡ)    喧豗(huī)
【小题2】对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畏途岩不可攀 畏途:对路途感到害怕。
C.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鼻不敢出气,唯两胁运动以换气。
D.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
(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同类题5

下列关于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蜀相》一诗,在艺术表现上,以反问开篇,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B.李白《越中览古》一诗中,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宫女如花的情况,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更觉悲凉可叹。
C.情景交融是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表现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此词移情入景,乐景写哀,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词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这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D.杜甫《登岳阳楼》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