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杜甫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①。
杜酒偏劳劝,张梨
②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①鳣,即鳣鲔:zhān wěi一种鯉鱼;发发:b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并见《毛诗》。②杜酒,即杜康酒;张梨,见《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之子”即这人、这位先生,诗歌开篇便道“之子时相见”,可见诗人与“张氏”已经很相熟了。 |
B.池中鲤鱼很多,游来游去;鹿吃着青草,呦呦鸣叫-----颔联化用诗句虚写张氏居所景象,寓情于景。 |
C.“杜酒”一联,几乎口语体,偏又用典故来贴切宾主的姓,含蓄蕴藉,又不失风趣、轻灵。 |
D.酒本是我们杜家的,却要劳您来劝我;梨本是你们张府上的,自然在园中边摘边吃,极言主人的情重。 |
E. 本诗虽是一首应酬之作,却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情味与风趣。诗歌直说与用典双管齐下,密合无间。
【小题2】后人评鉴此诗时,认为最后一句“归醉每无愁”应改为“归醉每应愁”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