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秋兴八首》(其一)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此联下笔密重,用“凋伤”和“萧森”给诗的意境笼罩上了败落景象,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是对“气萧森”的悲壮景象的展开,“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塞上风云”既写景也寓时事。
C.颈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由秋天的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故园心”表明了作者急于回家过一种“独善其身”安定舒适的家庭生活的愿望。
D.尾联在时序推移之中叙写秋声,关合全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10 02:01: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恨 别
①
杜 甫
洛城
②
一别四千里,胡骑
③
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
④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
⑤
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互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 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
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赞公房
①
杜甫
杖锡
②
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注)①赞公:诗人旧友,原长安大云寺住持。乾元年同,因宰相房琯案被牵连,两人都被贬秦州,僧人先到,诗人后至,诗人在此与赞公偶遇。②杖锡:柱着锡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何来此”发问,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地见到老友时内心的惊讶。
B.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暗示了友人处境的凄凉,也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
C.尾联以“陇月”象征诗人和友人的团圆,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D.诗歌借居所写友人,借友人说自己,达到友我统一、心境相通的程度
【小题2】诗歌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题1】《月夜忆舍弟》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5分)
【小题2】两首诗都是怀念兄弟的诗歌,根据你对两位作者生平的了解,说说这两首诗在感情上有什么差异?(6分)
同类题4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1)古人称泰山为岱宗,表明了泰山
的地位。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设问起笔,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望见泰山时的兴奋和赞叹之情。
B.“齐鲁青未了”一句的意思是远在齐鲁大地之外还能望见泰山山色的郁郁葱葱。
C.“荡胸生层云”既写出了山中云气蒸腾,也写出了作者心潮起伏。
D.诗的尾联写出了作者登临泰山绝顶,俯瞰群山时的自信与豪迈。
(3)清代浦起龙认为“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你是否同意浦起龙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