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将进酒

(唐)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释) ①刘伶: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嗜酒不羁。

【小题1】本诗与下列高中教材所学诗歌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
A. 《登楼》(唐·杜甫)
B. 《咏史》(晋·左思)
C. 《从军行》(唐·王昌龄)
D. 《书愤》(宋·陆游)
【小题2】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瑰丽奇崛
B. 含蓄隽永
C. 激越高亢
D. 清新雅致
【小题3】本诗结尾两句与前部分内容形成强烈反差,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请做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2 02: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古诗两首,回答问题。

(一)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小题2】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同类题3

三、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古为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车等。⑤裂帛: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以“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靈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小题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标题“客游”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E. 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小题2】杜甫《春望》中与本诗都提到家信,请简要分析作者借家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