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首联从蜀道难写起,但和《蜀道难》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擎而恳切。 |
B.颔联和颈联就蜀道的景象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充分展现了蜀道“崎岖不易行”的特点,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担忧。 |
C.“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生动、传神,含意丰满,即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的特色又与前面的“芳树”呼应,形象地写出了春林繁盛芳茂的景象。 |
D.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