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父椿,太傅、尚书令。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之。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又乐有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 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锌于也。”众弗之信。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以合乐焉。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威服青衿,行来脩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帝之为太子也宣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遵调护被適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肉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与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征曰:“《孝经》云,‘闻乐不乐’。闻尚不乐,其况作乎?”郑译曰:“既云闻乐,明即非无。止可不乐,何容不奏?”帝遂依译议。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帝不纳。译因谮之,遂下征狱。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开皇初,薨。征所撰《乐典》十卷。

(选自《周书·斛斯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B.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C.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D.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即《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其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B.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与俗乐相对,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
C.山陵,本指山岳,后来可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也可以用来喻奸臣们的庇护靠山。
D.梓宫,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的棺材,后世也借指已死而未入葬的皇帝灵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斯征父子皆任过朝廷高官。父亲斛斯椿,官任太傅、尚书令,而斛斯征也曾任司乐中大夫、骠骑大将军、太子太傅等。
B.斛斯征在乐器方面见多识广。有人从蜀地得到乐器镎于,都没有人识别它,斛斯征说出它的名字并加以证实,得到众人佩服。
C.斛斯征做事坚持自己的见解。高祖去世后,他坚决反对宣帝及其宠臣郑译的早日下葬的意见;后来又反对他们奏乐取乐的做法。
D.斛斯征指陈皇帝过失反遭诬陷。他上疏极力劝谏,指明宣帝的过失,郑译趁机诬陷他,宣帝于是将解斯征关进了监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
(2)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1 03:0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 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诏曰:“企向成立,且为本 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遂依所请。企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姓安之。寻 以母忧去职。县中父老复表请殷勤,诏许之。起复本任,加讨寇将军。
永安中,梁将王玄真入寇荆州。加企持节、都督,率众援之。遇玄真于顺阳,与战, 大破之。除抚军将军、使持节,假镇南将军、东雍州刺史,进爵为侯。部民杨羊皮,太保椿之从弟,恃托椿势,侵害百姓。守宰多被其凌侮,皆畏而不敢言。企收而治之,将加极法,于是杨氏惭惧,宗族诣阁请恩。自此豪右屏迹,无敢犯者。性又清约,纤毫不 扰于民。在州五年,每于乡里运米以自给。梁魏兴郡与洛州接壤,表请与属。诏企为行台尚书以抚纳之。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为吏民所怀,乃表企复为刺史,诏许之。 蜀民张国隽聚党剽劫,州郡不能制,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肃。魏孝武初,加车(大) 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三年,高敖曹率众围逼州城,杜窋为其乡导。企拒守旬余,矢尽援绝,城乃陷焉。 企谓敖曹曰:“泉企力屈,志不服也。”及窦泰被擒,敖曹退走,遂执企而东,以窋为刺 史。企临发,密诫子元礼、仲遵曰:“吾生平志愿,不过令长耳。幸逢圣运,位亚台司。 今爵禄既隆,年齿又暮,前途夷险,抑亦可知。汝等志业方强,堪立功效。且忠孝之道, 不可两全,宜各为身计,勿相随寇手。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无余恨。不得以我在东, 遂亏臣节也。尔其勉之!”乃挥涕而诀,余无所言,闻者莫不愤叹。寻卒于邺。
(节选自《周书•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袭爵  阕:结束。
B.假镇南将军、东雍州刺史。   假:代理。
C.大行台贺拔岳以企昔莅东雍。 莅:到。
D.企命收而戮之,阖境清肃。   阖: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文中指母亲之丧。古代如果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官员就应该辞官回乡为父母 亲守丧三年以尽孝道。
B.“永安”是年号。年号,始于汉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贞观” “靖康”“康熙”等。
C.“行台”,是古代行政机构。中央的尚书省称“台”,行台是中央的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
D.“侯”,是古代的爵位之一。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子、伯、男”五等,五爵位的尊贵等级依次递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企极有孝道,父母去世后,他马上就辞去官职,回家为父母守丧三年,悲痛哀伤得与成人一样。
B.泉企深受百姓拥戴,因为他好学恬静,廉洁自律,不扰乱百姓生活,这最终也成就了 他的政声。
C.泉企一生担任过许多官职,他多能不负众望,尤其是惩治豪右,剿灭乱匪,因此深得 皇上的信任。
D.泉企对朝廷忠心耿耿,即使身处险境,也教导晚辈,希望他们能够忠于朝廷,自己更 是躬身践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向成立,且为本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
(2)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无余恨。不得以我在东,遂亏臣节也。尔其勉之!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荐,字承略,秦郡宁夷人也。父宝,昌平郡守。荐幼孤,早有名誉。性廉谨,喜怒不形于色。魏永安中,随尔朱天光入关讨群贼,封高邑县男。文帝临夏州,补帐内都督。及平侯莫陈悦,使荐入洛阳请事。魏孝武帝授文帝关西大行台,仍除荐直阁将军。时冯翊长公主嫠居,孝武意欲归诸文帝,乃令武卫元毗喻旨。荐归白,文帝又遣荐入洛阳请之。孝武即许焉。孝武欲向关中,荐赞成其计。孝武曰:“卿归语行台迎我。”文帝又遣荐与长史宇文测出关候接。孝武至长安,进爵清水县子。
魏大统元年,蠕蠕请和亲。文帝遣荐与杨宽使,并结婚而还。进爵为侯。又使荐纳币于蠕蠕。魏文帝郁久闾后崩,文帝遣仆射赵善使蠕蠕更请婚。善至夏州,闻蠕蠕贰于东魏,欲执使者。善惧,乃还。文帝乃使荐往,赐黄金十斤、杂綵三百匹。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蠕蠕感悟,乃遣使随荐报命焉。及侯景来附,文帝令荐与镇遏。荐知景翻覆,遂求还,具陈事实。文帝乃遣使密追助景之兵。寻而景叛。
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孝闵帝践阼,除御伯大夫,进爵姚谷县公。仍使突厥结婚。突厥可汗弟地头可汗居东面,与齐通和,说其兄欲背先约。计谋已定,将以荐等送齐。荐知其意,乃正色责之,辞气慷慨,涕泗横流。可汗惨然良久曰:“幸无所疑,当共平东贼,然后发遣我女。”乃令荐先报命,仍请东讨。以奉使称旨,迁大将军。保定四年,又纳币于突厥。还,行小司马,又行大司徒。从陈公纯等逆女于突厥,进爵南安郡公。天和三年,迁总管、梁州刺史。后以疾卒。
(选自《周书·杨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B.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C.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D.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属于古代“鳏寡孤独”之弱势群体的一种。孤,指幼年便失去母亲的孩子。独,指无子女可依靠的老人。
B.和亲,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交好。如杜甫就曾作《咏怀古迹》一诗记昭君出塞和亲一事。
C.币,本义指用来送人的丝织品。也指赠送别人的剩余布帛,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其引申义指作为赠礼的车马玉帛等一切值钱的财物。
D.可汗,又称大汗,源于王朝、神灵和上天,是对首领的尊称,类似于汉族的天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荐性格谨慎,战功赫赫。他很早就有名声,喜怒不行于色。他曾跟随尔朱天光讨伐贼兵,也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
B.杨荐不辱使命,力挽狂澜。他接受文帝的使命,去蠕蠕族谈论和亲,终使蠕蠕族感动醒悟,并联姻结亲。
C.杨荐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侯景归附文帝,杨荐深知其为人,回朝陈述情况之时建议文帝派遣使者追击侯景。
D.杨荐深明大义,慷慨陈词。杨荐得知地头可汗劝说突厥可汗想让突厥可汗背弃盟约,他严正责备,让突厥可汗明晓利害得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至夏州,闻蠕蠕贰于东魏,欲执使者。
(2) 以奉使称旨,迁大将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城固守 ②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B.①乃短兵斗 ②吾从而
C.①男儿当提剑马以取公侯   ②鱼虾而友麋鹿
D.①军阳翟 ②养生丧无憾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而今安在哉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⑤⑧D.①⑥/②⑦/③⑧/④/⑤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罟不入洿池 数:密、细密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制止、约束
C.张遁举兵之 应:对付
D.举酒客 属:劝人饮酒
【小题4】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贵每缒出战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B.然后诸军尽力击之 谷鱼鳖不可胜食
C.固不可常理论 作《师说》贻之
D.贵乃地道潜出 托遗响悲风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D.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小题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乌有先生历险记》中的句子。
(1)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
(2)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选自《乌有先生历险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B.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C.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D.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小题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是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其体例主要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史和断代史;如《左转》、《战国策》就属于编连体史书,《国语》就属于国别体,《史记》就属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就属纪传体断代史。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 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除”、“起”、“辟”等。
D. 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 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C. 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 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2)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仲文,字次武,髻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①髻龄(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古义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例如,《晋书·杜预传》:“文帝嗣立,预尚帝妹高陆公主,起家拜尚书郎。”
B.“高祖”是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再如“太宗”“太祖”“高宗”等。
C.“者”,文言虚词,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所从骑战死者”中的“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有时也可代指京师。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握,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泅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小题7】【小题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文军次寥堤,去梁郡匕里,仲文以赢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
(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