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荐,字承略,秦郡宁夷人也。父宝,昌平郡守。荐幼孤,早有名誉。性廉谨,喜怒不形于色。魏永安中,随尔朱天光入关讨群贼,封高邑县男。文帝临夏州,补帐内都督。及平侯莫陈悦,使荐入洛阳请事。魏孝武帝授文帝关西大行台,仍除荐直阁将军。时冯翊长公主嫠居,孝武意欲归诸文帝,乃令武卫元毗喻旨。荐归白,文帝又遣荐入洛阳请之。孝武即许焉。孝武欲向关中,荐赞成其计。孝武曰:“卿归语行台迎我。”文帝又遣荐与长史宇文测出关候接。孝武至长安,进爵清水县子。
魏大统元年,蠕蠕请和亲。文帝遣荐与杨宽使,并结婚而还。进爵为侯。又使荐纳币于蠕蠕。魏文帝郁久闾后崩,文帝遣仆射赵善使蠕蠕更请婚。善至夏州,闻蠕蠕贰于东魏,欲执使者。善惧,乃还。文帝乃使荐往,赐黄金十斤、杂綵三百匹。荐至蠕蠕,责其背惠食言,并论结婚之意。蠕蠕感悟,乃遣使随荐报命焉。及侯景来附,文帝令荐与镇遏。荐知景翻覆,遂求还,具陈事实。文帝乃遣使密追助景之兵。寻而景叛。
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孝闵帝践阼,除御伯大夫,进爵姚谷县公。仍使突厥结婚。突厥可汗弟地头可汗居东面,与齐通和,说其兄欲背先约。计谋已定,将以荐等送齐。荐知其意,乃正色责之,辞气慷慨,涕泗横流。可汗惨然良久曰:“幸无所疑,当共平东贼,然后发遣我女。”乃令荐先报命,仍请东讨。以奉使称旨,迁大将军。保定四年,又纳币于突厥。还,行小司马,又行大司徒。从陈公纯等逆女于突厥,进爵南安郡公。天和三年,迁总管、梁州刺史。后以疾卒。
(选自《周书·杨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B.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C.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D.十六年大军东讨文帝/恐蠕蠕乘虚寇/掠乃遣荐/往更论和好/以安慰之/进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属于古代“鳏寡孤独”之弱势群体的一种。孤,指幼年便失去母亲的孩子。独,指无子女可依靠的老人。
B.和亲,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与边疆各族交好。如杜甫就曾作《咏怀古迹》一诗记昭君出塞和亲一事。
C.币,本义指用来送人的丝织品。也指赠送别人的剩余布帛,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其引申义指作为赠礼的车马玉帛等一切值钱的财物。
D.可汗,又称大汗,源于王朝、神灵和上天,是对首领的尊称,类似于汉族的天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荐性格谨慎,战功赫赫。他很早就有名声,喜怒不行于色。他曾跟随尔朱天光讨伐贼兵,也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
B.杨荐不辱使命,力挽狂澜。他接受文帝的使命,去蠕蠕族谈论和亲,终使蠕蠕族感动醒悟,并联姻结亲。
C.杨荐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侯景归附文帝,杨荐深知其为人,回朝陈述情况之时建议文帝派遣使者追击侯景。
D.杨荐深明大义,慷慨陈词。杨荐得知地头可汗劝说突厥可汗想让突厥可汗背弃盟约,他严正责备,让突厥可汗明晓利害得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至夏州,闻蠕蠕贰于东魏,欲执使者。
(2) 以奉使称旨,迁大将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5 12:3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①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②绰对,因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③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注)之要,太祖整衣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三)

(注)申、韩:申不害,韩非子,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于东都门外   饯:设酒食送行B.因其有王佐之才   称:称赞
C.整衣坐   危:高D.自是宠日隆   遇:恩遇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里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以②因③而B.①与②因③则C.①以②以③则D.①与②以(③而
【小题3】文中“寻除著作佐郎”中的“除”,与第三段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___都有“授予官职”的意思。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B.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C.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D.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小题5】下列给文中加点的句子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太祖乃召(让)为行台郎中
B.(惠达)乃召绰
C.(绰)具以状对
D.(太祖)遂留绰至夜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学识渊博,做行台郎中一年多,虽未被太祖赏识却深为同僚佩服。
B.太祖问事,周惠达答不上来,苏绰却因回答得体,当场受到太祖称赞。
C.在太祖与公卿去昆明池观渔的路上,苏绰以其博学多才深得太祖欢心。
D.苏绰讲帝王之道和申、韩之要,使太祖由卧而起,不知不觉湊近苏绰。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六年,侯景寇荆州,太祖令信与李弼出武关。景退,以信为大使,慰抚三荆。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中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平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不受代,太祖令信率开府怡峰讨之。仲和婴城固守,信夜令诸将以冲梯攻其东北,信亲帅壮士袭其西南,值明克之。擒仲和,虏其民六千户,送于长安。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仍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威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节选自《周书·独孤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胜弟岳为候/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B.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C.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D.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平”,年号纪年,“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纪年方式,从秦始皇开始,一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个别皇帝用了多个年号。
B.“太祖”是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C.三荆,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
D.“流民”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个历史现象,农民迫于生存,只能背井离乡,逃往他地,也就是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独孤信忠于职守,政绩卓著。无论是做新野郡守还是做荆州防城大都督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B.独孤信为民着想,为官有方。在荆州时教化百姓,劝民耕桑,几年后公私都富足了。
C.独孤信指挥若定,平乱有功。字文仲和据州不降,他命令众将土攻东北,自己率军攻西南,成功擒获了宇文仲和。
D.独孤信洒脱随性,深受仰慕。他在秦州时,打猎回城骑马歪戴帽子,结果第二天城中官吏百姓都歪戴帽子,争相效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
(2)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弼每率兵征讨,朝受令,夕便引路,不问私事,亦未尝宿于家。其忧国忘身,类皆如此。兼复性沉雄,有深识,故能以功名终。元年十月,薨于位,年六十四。世宗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给大辂、龙旗,陈军至于墓所。谥曰武。寻追封魏国公,配食太祖庙庭。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光赴洛弼/因求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B.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C.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D.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中国古代官名,西汉时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从隋唐开始,为六部的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B.丈夫,古代指成年男子,多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
C.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分开说,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专指国家。
D.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指授予官职时,“拜”与下文“寻除南秦州刺史”的“除”用法基本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祖孙六代都受到过皇室的青睐,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以安定社稷求取功名。”
C.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在李弼的诱导下,其部下归附太祖,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岳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2)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
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
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父建功。
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
C.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
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