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寄刘校书

郭震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注)①郭震,唐朝将领、诗人。这首诗是诗人去官后写的。②扫重门:指贤才贫贱,托身高官显贵以求发展。《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扫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作者遭受到的无情现实:辛苦多年无人赏识,祸福却在旦夕之间。
B.第三句强调因为才疏学浅,以致自己在官场角逐中心力交瘁,年华老去。
C.第四句语含讥讽,表面是说自己身份低微难酬圣意,实则暗讽圣意不聪。
D.“残莺”是作者自喻,“残”、“老”照应,“残莺啼”犹言身老心不老。
E.颈联写朝野景致,明暗对比,视听结合;“归”字极言远离朝堂的轻松。
【小题2】尾联“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6 09:0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除侍御中散。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除定州刺史。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及津至,略举家逃走。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孝昌中,北镇扰乱,侵逼旧京。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贼遂相告曰:“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将吏无不感其仁恕。卒,谥曰孝穆。

(选自《北史·杨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B.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老/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C.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D.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阁,原为值勤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
B.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
C.雉堞,由女墙、垛墙和垛墙之间形成的垛口组成,作战时用于掩护守城的将士。
D.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颁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津严于律己,为人端正谨慎。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以德报怨,让赵略还家就业;对待城中的北镇乱党,他不忍心处死他们,而设法保全他们。
D.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他又劝降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 适②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③。
垄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堕南北人!
注①人日,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拾遗,即大诗人杜甫。
②高适(约704年一1765年),早年长期沉沦下僚,四处漂泊;五十三岁之后方得重用。
③风尘:宦途,官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人日题诗寄草堂”,首句即点题,“遥怜”的“怜”即同情怜惜之意,可见二人感情深厚,此句表达出二人身处异地却共有思乡之情。
B.“柳条弄色”“梅花满枝”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叶萌芽、梅花盛开的美好情景,这种景致,却让诗人“不忍见”“空断肠”。
C.“身在远藩无所预”中的“预”是“参与”之意,诗人身在遥远的藩镇,无法参与当地的政事,心中自然百忧千虑,可见诗人复杂的情感。
D.从“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可知诗人与杜甫分隔两地,“空相忆”“知何处”是诗人无奈无助的深沉感喟,隐藏着内心的哀痛。
E.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富于表现力。
【小题2】此诗画线的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