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三、四两句,诗人推已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冠盖”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
E. 全诗描述梦境,写李白“告归”,反映出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命运的不平之气。
【小题2】“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26 10:0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歌阅读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C.颔联,实写悠扬婉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虚实相生。
D.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乡。
E. 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小题2】结合全诗,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至
①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历元年寓居夔州时所作,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
B.第三句写绣女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可以显示出气节的变化。
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
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充满生机。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小题1】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小题2】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首联第二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2】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试赏析本联的精妙之处。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