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的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别”字,暗示村民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娥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D.七八两句写出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E.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小题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05 12:0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汴河亭
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
②
还似景阳楼。
【注】①汴河亭:隋炀帝杨广为了东游广陵(扬州),不惜倾全国民力财力开凿一条运河,即今通济渠。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隋炀帝的宫殿,隋炀帝登此楼,曰:“虽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故曰迷楼。景阳楼:南朝陈后主的宫殿。
【小题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着力刻画广陵(扬州)花开之盛,意在渲染广陵的繁华美丽。
B.颔联巧用数字,突出了隋炀帝离宫南下时,场面是多么盛大壮观。
C.尾联收束全文,把“迷楼”比作“景阳楼”,含蓄交待了文章主旨。
D.诗歌语言雄健,境界阔大,写景生动,感慨深沉,十分耐人寻味。
【小题3】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①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小题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表面上描写秋夜时间之长,实际上是为了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时间之长。
B.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
C.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
D.这首诗表现出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以及对统治者怨恨,对将士爱国精神褒扬。
【小题3】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请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小题1】诗歌第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诗的二、四句写景,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唐)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释:
① “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七言
【小题2】下面选项中对本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的“残”、“雁”呼应了首联“凄清”一词。
B.颈联中“菊”取意于“采菊东篱下”,示有归隐之念。
C.“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诗人采用了移情的手法。
D.“鲈鱼”用了典故,同时也是诗人回乡的动因。
【小题3】杜牧称赞赵嘏为“赵倚楼”。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 残
翁 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诗标题看似直白,却颇有况味,既有概括景色特点的作用,又有直接点明主旨的作用。
B.首联起笔承接标题,开门见山,用语自然流利,使用问句形式,使抒发的情感更显深切。
C.“经年”与开头的“又”字照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记忆犹新。
D.“那堪”当作“哪堪”解,尾句描写萧瑟暮色,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可谓余味无穷。
E.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首句入韵,颔联和颈联对仗工稳,读起来朗朗上口。
【小题2】有人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委婉,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