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C.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
E.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3 10:2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
①
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
②
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织女:指昆明池中的织女石像。②菰米: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 可食。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旨在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 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B.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作者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 秋的冷落凄凉。
C.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 的坎坷艰难。
D.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 注契合,感情真切。
【小题2】下列对诗歌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句中的“虚”有“空对”之意,写出了昆明池中的织女空对夜月,辜负了清秋月色的情景。
B.对句中“动”即“抖动”之意,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石鲸的鳞片似乎在秋风中兀自抖动的画面。
C.作者想象出昆明池今日的萧瑟冷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也暗指唐王朝国运衰颓的现实。
D.该联对仗工整,体现了格律诗的要求。同时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意境开阔,读来令人动容。
同类题2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登高》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同类题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古迹(其二)①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②,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①宋玉故宅在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杜甫自蜀出峡时,经其地而凭吊之。②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出句写自己看到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一个“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显出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
B.颔联说相隔千年之后自己追怀怅望宋玉仍不免伤心流泪,看到索寞萧条的景象感到自己和他相似只不过生在不同的年代。。
C.颈联说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宋玉所写的云雨楼台只是说梦而已,其价值在于让后人读他的那些文章。
D.尾联说让人感到慰藉的是,宋玉毕竟留下了千年不灭的文名,这比那身死国灭、遗迹无存的楚王要强得太多了。
E.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所写,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诗人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小题2】诗人为何会“怅望千秋一洒泪”?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意境悲凉,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动词“翻”和“洒”字,就都是炼字的成功典范。
C.“鲲鹏”“图南”是用典,都出自《庄子·秋水》。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意境起伏,富于节奏,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小题2】本诗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