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草堂即事
杜甫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雪里江船渡,风前竹径斜。
寒鱼依密藻,宿雁聚圆沙。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之时。当时,唐肃宗以十一月为岁首,接受百官朝贺。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本诗创作的时间与地点,勾勒出诗人的生活现状与精神风貌。
B.颔联主要写景,江船摆渡,竹径倾斜;描绘了一幅萧寒清瑟的风雪图景。
C.颈联的意思是寒冬中,“鱼”游于密密的水藻中,“雁”团聚于沙丘上。
D.尾联“蜀酒禁愁得”一句的意思是蜀酒不能够用来抵御诗人的愁绪,表达了诗人愁思之深。
E. 全诗对仗工整,“人”“事”首尾呼应,景物描写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烈。
【小题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9 08:0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B.“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说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虽是平常用字,却耐人咀嚼。
C.颔联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两句写作者亲见亲闻;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D.颔联中“烟尘”、“鼓角”运用了比喻手法,写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
E.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这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时局的高度概括。
【小题2】诗家认为“寂寞壮心惊”一语关情,这一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昔闻”与“今上”对举,表面是表现早年夙愿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感,实际上则蕴含着漂泊天涯、感时伤世等诸多悲慨。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气象宏奇伟丽。
C.颈联顺承颔联的意境和气势一贯而下,表现了空阔天地间的老病漂泊与孤独惨苦。
D.尾联写凭轩远望,联想到北方边关战事,其广阔胸襟正和颔联的壮阔气象相承,上下衬托,斤两相称。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2)下列有关诗歌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山寺僻静和渡口喧闹形成对比,意境和谐,诗人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约可见,流露出洒脱自得的情怀。
B.第二联,世人回村和诗人进山形成对比,突显诗人隐逸的志趣和孤南做世的情怀。
C.第三联,意境朦胧而美妙,“忽”字传神地写出诗人融于自然、沉于美景而浑然忘我的情景,“庞公栖隐处”则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
D.最后两句,营造了清幽、寂寥、与世隔绝的意境,既表现了隐逸超拔的情趣,也暗含一点仕进无望的郁愤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