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①《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②《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峭”字写出群峰髙耸的姿态,“碧”字描绘摩天峭壁的青绿,景象甚是壮观。
B.颔联调动读者听觉感官,呈现出诗人途中的所闻:山路古朴,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C.“青牛”“白鹤”皆为道家事物,被借以赞美所访之人,并表达诗人成仙的急迫心情。
D.“语来”二字巧妙地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高谈阔论的细节,体现出诗歌语言的凝练。
E. 全诗格调清幽飘逸,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笔法娴熟而又细膩,有着浪漫主义的风格。
【小题2】最后两联的画面色调截然不同,起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请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4 07:0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下列关于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蜀相》一诗,在艺术表现上,以反问开篇,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B.李白《越中览古》一诗中,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宫女如花的情况,场景十分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销。诗人将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更觉悲凉可叹。
C.情景交融是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表现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此词移情入景,乐景写哀,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词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这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D.杜甫《登岳阳楼》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此诗写于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二甫即杜甫。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首联说趁离分别还有时日,要转进时间赏遍周边的美景。
B.颔联“重有金樽开”一句表达了李白对于再度豪饮的强烈期待。
C.颈联中一个“明”字使作者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一丝明丽的色彩。
D.作者最后以飞蓬自比,表达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感。
【小题2】故事中和“秋”字搭配的意象多数情况下都表达悲凉之意。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个意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C.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小题3】“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东晋道士,入罗浮山炼丹)。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在当时为李白写下的一首《赠李白》。结合诗句的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