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内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红焰:指灯芯。
【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
B.诗的首句“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富丽堂皇、轩昂宏伟的气氛。
C.“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的点出了庄姜之美。
D.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描写了一个女子斜拔玉钗与飞蛾嬉戏的情景,表现了这位女子的喜悦之情。
E.诗的最后一句中的“剔”字是细节描写,是“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生动地显示了这位少女拯救飞蛾的心愿。
【小题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6 02:03: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合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待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弯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弯。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衰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顺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选自《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日/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在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友爱朋友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京城,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并将它们放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写文章,宣扬礼乐教化。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收集编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2)武帝暴渐,内外惶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